基于民族问题,而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就连上世纪90年代的卢旺达,都曾经因为图西族和胡图族的矛盾引发一场残酷的种族屠杀事件,最后还成了美国著名电影《卢旺达饭店》的背景故事。
在卢旺达大屠杀中,世界闭上了双眼,无数人看着远在非洲的故事唏嘘不已。
但鲜为人知的却是,这场种族主义战争和屠杀,却是一场西方引导下的矛盾产物。
曾经的卢旺达何曾有过民族分别?那里的人们,本没图西和胡图族之分,最后为何会有种族矛盾?
不得不说,是殖民者小算盘造成的严重后果!
(卢旺达女孩)曾经的卢旺达,在殖民地时代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民族分野,却在1884年成为德国殖民地后进入混乱时代,随后在成为比利时委托统治地后,种下了种族矛盾的因。
1935年比利时人在卢旺达引入了泾渭分明的新身份证制度,将原本没有的民族概念,用身份认知的方式,传递给了卢旺达人!
每个人的身份证上都会有所属的种族,这种人为分化种族,还有种族间不同分工的固化,让卢旺达民族矛盾风起云涌,进而在独立之后,成了暴乱根源。
这一切,都是伪善的西方殖民者,特别是大英帝国搅屎棍政策在非洲延续。
对于殖民帝国统治者而言,最好的统治办法从不是直接统治而是委任统治,制造民族分化后将少部分人拉拢进统治阶级就成了必然选择,甘于做殖民地的印度人不就是如此吗?
具体到卢旺达问题,那些被选中的少部分人,就是占据卢旺达经营阶层的图西族人!
他们在殖民地时代成了西方殖民帝国的同盟者,进而在卢旺达建国后,基于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影响力,依然延续了在卢旺达境内的强势地位,可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却在比利时殖民者刻意怂恿下,成了胡图族!
最后这群人,在面对苦难的大多数时候,顺理成章就成了内斗牺牲品。
(今日卢旺达)看完卢旺达故事,再看希特勒对于犹太人的态度,就能获得不少启发。
二战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规模最大的战争。
要说受害者,中国、苏联作为国家实体应算首当其冲,受伤害最大的国度。
可若要问哪个民族在二战中最悲催,则不得不说犹太人。
当时族群整个不过979.68万的犹太人,却有近600万死于德国的集中营中。这绝对算得上大屠杀行为,残暴到令人发指。
而始作俑者,当然是以反犹,以民族主义者,号称雅利安人至上论的希特勒。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从何而来?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
有的说,希特勒从小就讨嫌犹太人,他的母亲错过了治疗时间,最后早逝,而当时的主治医生就是犹太人。也有人说,希特勒在上学时候因为成绩问题,受到过犹太人歧视,最后这歧视成了报复犹太人的原动力。
其实这一切姑且听之即可!
大多数不过后人牵强附会之词,或者说希特勒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找的借口而已。
真实的希特勒,年轻时候并没有如何仇视犹太人。
就连希特勒自己都说,年轻时候的他是一个具有博爱思想的世界主义者,相信民族平等也相信世界大同。
(希特勒)今日听闻无疑让人不敢置信,可却是真相。
那么为何一个博爱思想的世界主义者,最后成了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反犹主义者?
则不得不说,和希特勒的过往经历有关。
大多数人对于希特勒生平都知道一点,作为一个曾经致力于艺术的文艺青年,希特勒曾经为了艺术,去往当时的欧洲之心,文艺之都维也纳深造,在哪里希特勒有一个密友,叫:约瑟夫·诺曼。
这个约瑟夫·诺曼,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犹太人,但是他给予了青年希特勒无数帮助。
这帮助从生活上到精神上几乎无微不至。
当年的希特勒还是一个落魄的艺术青年,虽然有些许才华,却在人才无数的维也纳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最穷困潦倒时度日都非常艰难。
要不是约瑟夫·诺曼的帮助,我们有理由相信,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熬不过维也纳的冬天。
除了约瑟夫·诺曼的帮助之外,希特勒还和不少犹太人关系密切,对当时失业的希特勒而言,人生唯一的寄托也许就是用才华换口饭吃,因此希特勒曾经卖过无数有自己绘画的明信片维持生计。
而回收这些明信片的则是善于经商的犹太商人。
好友约瑟夫·诺曼,资助了希特勒的生活,犹太商人让希特勒有了在维也纳立足的根本。如此情况下,希特勒如何会怨恨犹太人?
(希特勒的画作)因此青年希特勒不仅不怨恨犹太人,反而很是欣赏犹太民族。
他曾说犹太人是他见过的最团结,最聪明的种族,他们在维也纳建立的社会福利措施,也让困顿时光中的希特勒饱含了对于犹太人的感恩。
可是这一切,在一战到来之后变了味道。
希特勒对于犹太人的观念转变,源自参军。
公元1914年,一战爆发,希特勒这个纯正奥地利人成了德国军人,参加巴伐利亚王国军队,隶属著名的李斯特团。参军岁月时的希特勒,从未有过极端民族主义言论,反而因作战勇猛立功无数,最后还获得了他一生最珍视的荣誉铁十字勋章。
可是希特勒的付出,并没有任何收获。
强大的德国,即便在东西两线都有战略优势却依然成了一战的失败者。
突如其来的失败,让因生化武器影响,正承受失明打击的希特勒暴跳如雷。
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祖国战败,希特勒彻底愤怒了,随后退役的希特勒,也同无数德国人一样,对于《凡尔赛合约》有着深入骨髓的仇恨,引为奇耻大辱。
拥有了屈辱,却无力对抗,倔强的希特勒开始变成偏执狂。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民众革命的错误,都是背后人捣鬼的错误,是他们让强大的德国输掉了战争。当时的德国民众,也在四处寻找战争失败的替罪羊,而软弱的魏玛共和国,基于转移国内矛盾的诉求,也乐见其成于。
是在一战关键时刻对于德国战争起到反作用的犹太人,成了最佳替罪羊。
这群犹太人,战争爆发后积极逃避军役,战争进行中却在后方大发国难财,战争结束的清算时刻,还和敌对国资本力量眉来眼去。
如此三层层层梯进,从犹太人没有家国责任逃避军役起,到战争途中投机倒把大发横财为承,最后犹太财团伙同外国资本洗劫德国人为转,最后以德意志人对于犹太人深深怨恨为合。
起承转合间,报复心就此种下,并在战后因为经济大萧条而引发的德国经济困顿年代成了德国社会主旋律!
(对犹太人的报复)在那样的社会氛围下,才有了一战德军著名指挥官鲁登道夫所说的“插刀论”出现。‘
在曾经的德国将军口中,德国战败的原罪,就和犹太人的叛变密不可分。
如此情况下,致力于政治领域的希特勒当然要从善如流。
那个时候,恨犹太人也好不恨犹太人也好,都抵不过希特勒的政治需要。
于是,一个致力于通过攻击犹太人换取政治资本的政客出现了。
最后这个政客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得德国人拥护。
他们拥护的根源就是相信这个口才无双,胆大心细的奥地利人,是带领他们复仇的最佳人选,是带领他们报复犹太人的最佳人选。
最后:犹太人的遭遇值得同情,犹太人的精神值得敬重,犹太人的成就值得钦佩,但这也要分时间,分场合而论!
今时今日看,犹太人也就那样,他们的一切原罪,皆源自商人秉性而已,相似的还有西方的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