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歇尔计划”,相信很多人多少都有所耳闻。它是美国在1948年正式推出并实施的一项大型援助计划,主要目的是帮助战后的西欧国家恢复经济,避免这些国家倒向苏联阵营,同时也为美国拉拢潜在盟友。
其实,这项计划的正式名称是 “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简称 ERP)。但因为提出这一计划的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 乔治·马歇尔,人们便习惯称它为“马歇尔计划”。
这项计划的核心思路并不复杂:美国直接向西欧国家提供巨额资金援助,重点扶持那些工业基础较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先恢复工业,才能带动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进而推动整个西欧经济的整体复苏。
在获得援助的国家中,英国分到的份额最大,占总资金的 26%;法国位居第二,占 18%;西德排第三,占 11%。在计划实施的四年间,美国总共投入了约 170亿美元。如果换算成 2023 年的价值,大约相当于 2314 亿美元。要知道,当时的美国 GDP 也才 2580 亿美元,这笔投入可谓相当巨大。
马歇尔计划在 1951年底结束,但美国并未就此收手,而是很快推出了新的“共同安全计划”。按照这个新计划,美国依旧每年向西欧提供 75 亿美元,通过经济援助进一步强化西欧与美国的关系,使他们在制度、经济和军事上更加靠拢美国。
得益于这些外部援助,再加上内部改革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西欧在二战后的二十年间迎来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发展。
至于马歇尔计划究竟在这一经济奇迹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
- 一部分学者认为,美国的援助是西欧经济迅速腾飞的关键,没有它,西欧很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
- 但更多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固然有帮助,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即便没有美国的资金支持,西欧经济也会恢复,只是速度会慢一些。而且,早在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前,西欧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回暖迹象。
无论如何,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不可否认。它不仅帮助西欧国家重建经济,还减少了内部的贸易壁垒,为后来的 欧洲经济一体化 和 欧盟的成立 打下了基础。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约 5% 的援助资金(约 6.85 亿美元)实际上被分配给了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这些资金被用来资助各种秘密行动,目的多是为了对抗共产主义。例如,他们会支持一些工会、媒体、知识分子、艺术家乃至学生组织,让他们公开反对或批判苏联及其思想。
在这样的政治和经济双重作用下,苏联在西欧的影响力迅速下降,大部分西欧国家也逐渐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美国更是借助这种影响力,成功推动了 北约 等组织的建立,从而在冷战中牢牢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