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最近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提到,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声音,各方纷纷表达立场,乌克兰获得这款导弹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战斧”巡航导弹具有超过2000公里的射程,使得乌克兰能够从远距离精准打击俄罗斯的核心目标,尤其是莫斯科。这无疑是俄乌冲突以来最具威胁性的武器之一。而克里姆林宫对此的回应却相对冷静,仅表示正在“仔细分析”这一事件。背后展现的是俄罗斯对当前战场形势的高度自信和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这款导弹的威胁也令美军高层感到不安。随着“战斧”导弹的不断升级,它的威胁将变得更加严峻。相较于乌克兰本土研发的“火烈鸟”导弹,战斧导弹在穿透防空系统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它采用惯性导引、卫星导航和地形匹配等多种复合制导方式,可以低空飞行,避开大多数雷达的探测和拦截,真正实现隐身和突破防线的战略目标。战斧导弹的射程也非常远,达到2500公里,这意味着它能对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战略目标形成巨大的威胁。若将其部署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地区,那么包括莫斯科在内的重要城市也将处于其打击范围之内。
然而,尽管乌克兰拥有先进的导弹技术,它仍面临一些实际操作上的困难。至今,乌克兰并未为“战斧”导弹配备专用的舰艇发射平台,只能依赖陆基发射装置。而且,这些系统还需要美国的“堤丰”导弹防御系统支持,目前该系统的测试仍在初期阶段。此外,操作这些导弹所需的专业人员培训也需要数月的时间,而且目前这类导弹的目标定位完全依赖于美国的卫星情报支持,实际上等于间接把发射控制权交给了美国。
俄罗斯方面冷静的应对方式也透露了其底气。俄军的S-400和S-500防空系统专门用于拦截巡航导弹,且在叙利亚战场上曾经成功验证了其防御能力。军事专家指出,战斧导弹的亚音速飞行特性使其在末端拦截阶段容易被锁定。俄军最近在边境部署的“铠甲-S”防空系统,则成为了防御的最后一道屏障。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还拥有不对称的反击手段。比如,从克里米亚起飞的图-22M3轰炸机携带“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只需10分钟便能打击乌克兰的决策中心。此外,黑海舰队的“口径”巡航导弹也能有效覆盖乌克兰的导弹储备基地。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已明确表示,任何帮助美方操作“战斧”导弹的乌克兰人员将成为合法打击目标。
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也让这场武器升级充满了战略意味。特朗普政府曾提出一种新的军援模式:由欧洲国家出资购买美国武器转交给乌克兰,这样既能安抚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也将冲突的成本转嫁给了盟友。而俄罗斯的冷静应对则包含着深思熟虑的策略。俄罗斯发言人佩斯科夫多次强调,必须明确“谁设置目标,谁按下发射按钮”,实际上是在划定红线,表明如果美军直接参与,俄罗斯有权进行升级反应。现阶段,俄乌战场的态势已经趋于明朗,乌克兰军队面临弹药短缺和兵力不足的问题,仅靠一款先进武器是无法改变战局的。正如俄罗斯所说,“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扭转前线的局势”。
从历史来看,尖端武器的交付往往并不会让冲突结束,反而可能加剧战事升级。2014年的马航MH17事件就证明了现代战场上的不可控风险。如果美国真的将“战斧”导弹投入战场,除了可能改变原本的冲突边界外,还可能引发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对抗。莫斯科冷静的背后,是一个核大国在危机边缘处理战略博弈的能力,也是在重新定义当前大国间博弈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