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6年,张骞从西域归来,给汉朝带来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全新世界。与此同时,汉武帝心中的宏大计划也悄然成形。然而,对于汉朝来说,当务之急依然是匈奴。如果不能打败匈奴,了解西域诸国的存在也无济于事,因为无法穿越匈奴领土与他们建立联系。
接下来的几年,张骞暂时隐身于史书。而此时,大将军卫青带领汉朝骑兵与匈奴作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并因此被封为大将军。
到了元朔六年(前123年),卫青率领10万骑兵和6位将军从定襄出塞,迎战匈奴单于的大军,这场战斗被称为“定襄北之战”。尽管这场战役的结果并不算十分辉煌,但在这次战斗中,有两位历史人物的命运首次交汇,并因此都因功被封为侯。
一位是张骞,丝绸之路的先驱;另一位是霍去病,他成功打通了河西走廊,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通道。这一年,张骞42岁,霍去病仅有18岁。
在这场战争中,卫青首次迎战匈奴单于的主力军。春天,汉军从定襄出发,斩杀了匈奴几千人,虽然战果不算显赫,但也没有重大损失。然而,真正的变故发生在夏季。
汉军暂时返回定襄并休整,随后再次出击,寻求与匈奴主力决战。此时,匈奴的降将赵信率领3000多名骑兵,与匈奴单于的主力军正面交锋,经过一天的激战,赵信几乎全军覆没。赵信原是匈奴人,看到匈奴单于有意招回他,也没有太多心理负担,便带着剩余的800人重新归附匈奴。
赵信的军队损失惨重,但他身边的右将军苏建却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带着战报回到卫青的指挥部。尽管汉军在此战中斩杀了匈奴1万多人的头颅,但也损失了两位将军的军队。卫青没有因此获得封地,汉武帝仅赐予他千金。
定襄北之战也是张骞自从西域归来后,三年之久首次再次出现在史书中。尽管他未能完成最初的出使任务,即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匈奴,但他为汉朝带来的成果远超预期。为表彰他的贡献,汉武帝将他封为太中大夫,这是一个具有议论权的职位,等级相当于千石。
张骞并未因西域之行而获得封侯,因为在汉朝的惯例中,只有因军功才能封侯。于是,张骞以校尉身份随卫青出征,他在战场上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前期的出使功劳,被封为博望侯。这个封号象征着他眼界开阔,远见卓识。
同时,霍去病也以校尉身份随卫青出征。虽然年仅18岁,但他已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汉武帝为这位年轻的校尉特意指派了800精骑,并为他起了一个特别的封号:“嫖姚校尉”。霍去病的表现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他独自带领800骑兵深入草原,甩开了大军几百里,充分展现了他非凡的胆略和军事天赋。
在这次行动中,霍去病斩杀了2028名匈奴敌军,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军功。史书中对这一战功的记录非常精确,霍去病的战果成为了军事史中的一大亮点。更为重要的是,他击败的敌军并非一般的匈奴士兵,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祖父一代的籍若侯、匈奴的相国和当户等重要人物。
霍去病的表现令人震惊,他的战功在全军中名列前茅,并最终被封为“冠军侯”。这场战役使得张骞与霍去病的名字第一次同时出现在史书中。张骞作为向导,与卫青有着密切的交流,而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也是第一次踏上战场。我们可以想象,张骞在行军途中,或许曾向这个年轻的战士描述西域的壮丽景象。
两年后,霍去病成为了打通河西走廊的关键人物,为张骞再度出使西域扫除了最大障碍。
尽管定襄北之战的战果不算辉煌,但它对汉朝的战略意义重大。匈奴经过多年战争,已损失惨重,失去了右贤王的军队和河套平原。虽然匈奴单于没有完全败北,但他明显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匈奴主力退守漠北,而汉朝的边境压力也因此大大减轻。
匈奴的退却为汉朝打开了新的战略机遇,汉武帝终于将目光投向了阻碍汉朝与西域交流的河西走廊。这个任务被交给了年轻的霍去病,他将在这个重要的通道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