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从几个方面可以证明这一点。首先,俄国的欧洲部分在地理和历史上都紧密联系着欧洲。尽管如此,俄国的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占地面积超过了整个欧洲部分。尤其是,俄国亚洲的领土虽然广阔,但人口仅为3000多万,而欧洲部分的俄国人口却达到了1.1亿。
事实上,在沙俄时期,俄国的欧洲领土范围较为广阔。然而,由于沙俄的崩溃和苏联的解体,俄国失去了大量欧洲土地。以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前为例,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势头非常强劲,可以说,那个时期与沙俄接壤的欧洲国家几乎都处在紧张和不安中,生怕在某个瞬间失去领土。
沙俄在长达100多年的扩张中,先后吞并了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的一部分、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外高加索的几个国家、芬兰等地。可以说,沙俄获得了巨大的地盘。1917年,沙俄灭亡,原本在沙俄统治下的国家纷纷独立。尽管如此,这些国家很快又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在苏联时期,俄国在欧洲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俄国获得了更多领土,尤其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虽然波兰在二战后恢复独立,芬兰也在与苏联的战争中保住了独立,但总体来看,苏联依然控制了大量的欧洲领土。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国的局势急转直下。波罗的海三国、外高加索三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纷纷脱离,俄国在欧洲的领土遭遇了重大损失。即便如此,俄国还是希望能够与这些曾经的“兄弟”保持良好关系。然而,没过多久,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纷纷加入了北约,而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的一些国家,也有加入北约的意图。
这使得俄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它曾经的朋友们变成了对手,俄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几乎彻底丧失。虽然苏联时期,俄国曾拥有一批亲近的盟友,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但这些国家也在苏联解体后逐一远离了俄国,并纷纷加入了北约。实际上,俄国自己也曾试图加入北约,至少有四次提出加入申请,但北约始终没有接受它。2008年之后,俄国调整了自己的方向,从原来的亲欧洲变为远离欧洲,尽管贸易依然存在。
尤其是在2014年克里米亚归入俄国后,俄国与欧洲的关系急剧恶化,直到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双方的关系几乎完全断裂。即便在沙俄和苏联时期,俄国与欧洲的关系也未曾如此糟糕,双方的贸易额在最近几年急剧下降。
作为一个能源出口大国,俄国的经济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的销售,而欧洲曾是其最大贸易伙伴。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欧洲与俄国的贸易停止,俄国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与中国的贸易成了一个重要的支柱,2023年中俄贸易总额达到了2401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了约63%。令人注意的是,俄国在中俄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赚取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估计至少有500亿美元。
除了中国,印度与俄国的贸易也在不断增加。印度除了需要石油和天然气外,还对俄国的武器系统有着强烈需求。自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对印度的军事援助让印度的军队几乎依赖苏式武器。因此,俄国向印度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包括防空系统、航母等,俄国也因此获得了经济收益和战略利益。不过,俄国与印度的交易大多以卢比结算,而卢比的价值远不如其他货币,俄国在这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困扰。
从当前形势来看,俄国对东方国家的依赖越来越大,或许远东的建设将成为俄国发展的新重点。毕竟,在失去欧洲的大部分支持后,俄国必须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东方。然而,俄国对于远东的开发历史并不乐观。自1860年沙俄从清朝手中夺得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来,俄国对这片土地的开发一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这片领土是沙俄通过战争获得的,俄国始终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核心领土。
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加剧,俄国对东方的依赖愈发深重,发展远东的压力越来越大,或许这将成为俄国唯一的出路。换句话说,如果俄国决定将发展重点转向远东,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东方大国将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谈判中的“道义”似乎变得不再重要,毕竟当年俄国也曾通过战争从中国和其他国家“抢”来了土地。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俄国是否能够把握住机会,可能决定未来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