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名刚接触历史和写作的新人,非常高兴你能关注我!本文是原创,若有人盗用,必将追究!
大家可能知道,我分享的历史书籍和小故事,大多是自己最近学的,品性好、人缘好,所以朋友们送给我了一套珍贵的二十四史,没事就翻一翻。
除了二十四史,我还收藏了《资治通鉴》。我不仅看正史,也喜欢看一些杂史笔记,看到有趣的就会和朋友们分享。
我特别喜欢看《宋史》,但最近也开始读《唐书》,结果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人,赶紧上来和大家分享。
废话不多说,今天要讲的就是唐朝的许敬宗。
许敬宗的学问确实不错,但他的名声却不太好,竟然被列为“正史第一奸臣”,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好人。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好奇?让我来慢慢给大家讲讲。
唐朝的正史有两部,一部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刘昫编写的《旧唐书》,另一部是宋仁宗下令编撰、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这也使唐朝成为历史上唯一有两部正史的朝代。
《新唐书》出版后,大家发现,它和以往的正史不太一样。过去的正史传记都是客观叙述,不做评价;但《新唐书》不光写了忠臣,甚至还专门有一章列出了奸臣、叛臣、逆臣等。这一变化,可能和宋朝文人的犀利笔风有关。
而许敬宗,就成为了这“奸臣”群体中的首位,虽然这个“第一”不好当,但他确实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第一”。
许敬宗出生在杭州新城(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父亲许善心曾是隋朝的礼部侍郎。家族一直在江南做官,是当地的望族。
正因为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许敬宗从小就擅长写文章,后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秀才,并被任命为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后,他又开始在谒台工作,成为了通事舍人。
从这些经历来看,许敬宗的仕途非常顺利,直到父亲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旧唐书》记载:“敬宗哀请得不死。”可见,许敬宗差点死于非命,最后凭借着哀求才捡回一条命。
他和父亲许善心有很大的不同。许善心在南陈灭亡前是南陈的官员,隋朝攻入时,许善心还哭着送走了南陈政权,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好评。他做官刚正不阿,声名显赫,尤其在江南士林中拥有很大的号召力。
可惜,父亲死后,许敬宗也被迫随仇人宇文化及北上,并最终被俘,成为李密的元帅府记室官员,这期间他认识了同事魏征。
但这份工作没维持多久,李密与王世充的军队交战失败,李密逃往关中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结果被杀。李渊接手了李密的瓦岗集团,并将许敬宗任命为涟州别驾。
当时,李世民也非常渴望有能臣辅佐自己,听说了许敬宗的才名后,便将他招入了自己的秦王府,成为了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这时,许敬宗的仕途似乎终于步入了正轨。但在他父亲惨死的打击下,许敬宗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也许他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好人难做”的悲凉,于是内心开始变化,这也为后来的事件埋下伏笔。
随着李世民成为皇帝,许敬宗的职位也不断升迁。贞观八年,他被任命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后来升为中书舍人。然而,许敬宗在李世民上位前并没有太多出色的表现,反而在李世民即位后,做了一件看似荒唐的事,这件事导致他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旧唐书》记载,贞观十年,唐太宗最宠爱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百官都穿上丧服,然而欧阳询因为丧服过于丑陋,被大家指指点点,许敬宗却不顾场合,大声笑了出来,甚至可能带有侮辱之意。唐太宗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便将许敬宗贬职。
这个时期,唐高宗、王皇后、萧淑妃和武则天的故事大家应该也听过很多,这里就简单提一下。唐高宗为了牵制越来越得宠的萧淑妃,接回了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不料这成了“引狼入室”。唐高宗最终打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此举引发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尤其是长孙无忌等人的坚决反对。
许敬宗借此机会,在唐高宗面前表现自己,主动为武则天上位助力。他甚至和李义府等人联手,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谋反,最终使他们被流放。
随着武则天成为皇后,许敬宗风头更劲,成为唐朝当朝最为权势显赫的大臣之一。他被任命为太子少师,并兼任同东西台三品,仍继续修国史。
但这并不是许敬宗第一次“投机取巧”。第一次是在修史工作中,许敬宗通过修订高祖、太宗的历史,获取了不少利益,甚至通过篡改史实获得了升职机会。
比如他曾帮助李世民修改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记载,隐瞒了李世民弑兄的事实,这本应是史学家的大忌,也让李世民的形象受到后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