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文章引发了讨论,标题为《王朝三百年,忽然就有了马?殷墟之谜不只甲骨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假设:商朝时期的殷墟政权是由一个来自北方的驯马族群征服并建立的。该观点认为,商朝的王族和早期商朝属于不同的族群,而殷墟政权是由一个武力征服的外来民族所建立。这个假设将盘庚迁殷的过程解读为北方某部族通过征服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对于这一观点,文章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首先,关于这一假设,文章认为其毫无根据,原因有三点。第一,中国的史书清楚记载了商朝的世系和重大事件,并未提到商朝王族被外族替代。而且,甲骨文中的商朝世系也与史书的记载一致,能够互相印证。如果殷墟真是外来征服政权,那么周人推翻商朝并强调“崇夏”的正义性时,应该会提到这一点,但史料并未提及。第二,商朝早期遗址和殷墟遗址的文化风格基本一致,且一直保持对鸟的崇拜,王权象征仍是“钺”。如果殷墟真是北方部族的征服政权,他们应该会展现自己民族的信仰,而非继续保留早商的文化特征。第三,商朝的墓葬习俗,特别是腰坑殉狗的做法,从早商到晚商一直延续。如果殷墟是由外来民族建立的,为什么还会有类似的殉狗习俗?外来政权应该会使用自己的墓葬习惯,而非沿袭商朝的做法。
综上,文章认为所谓“殷墟是北方外来征服政权”的假设完全站不住脚,甚至可以称之为“大胆的胡说”。然而,这种奇怪的说法为何会出现呢?文章分析了背后的原因,认为这与西方学者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时,往往缺乏可信的史书依据,因此更依赖考古学资料,这也导致了他们对中国史书的质疑。尽管史书和考古证据表明早商与殷商之间的延续性,西方学者仍坚持“唯考古论”,并对中国历史提出质疑。此外,这种思维还受到“中华文明西来说”观念的影响。西方学者常常认为中国的文明无法独立发展,必须要有外部文化的影响,才可能出现如此辉煌的文明。这也就为“殷墟是北方征服政权”这一假设提供了空间,他们试图将殷墟与更早期的两河文明联系起来,以此支持“中华文明西来说”。
这背后反映了西方长期以来对中国历史的解构,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不断试图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寻找外来来源。殷墟政权的“北方征服说”只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最后,文章总结了几点值得思考的内容。首先,殷墟是中国商族王权的延续,这一结论是史书和考古资料的共同印证,而非出于民族自豪感或情感因素。其次,西方对中国历史的解构仍在继续,他们试图找到一个外部的根源,这种思维方式至今没有改变。第三,国内一些学者支持“殷墟外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受到西方学术标准的影响,而非质疑中华文明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