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灭亡与外戚有很大关系,然而,这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在西汉的早期,外戚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甚至有几个时期是严格打压外戚的。最明显的一个阶段就是汉文帝时期。
汉朝刚刚经历了诸吕之祸,深刻体会到外戚权力过大带来的危害,因此,汉文帝努力避免让外戚过多干预朝政。尽管文帝的舅舅薄昭曾任车骑将军,但他在汉文帝的强压下最终自杀。文帝的皇后窦漪房虽然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但她也十分谨慎,确保大臣们都能自律,杜绝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行为。
然而,随着汉景帝即位,外戚的势力又开始回升,到了汉武帝时期,外戚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尤其是卫子夫一家,通过卫青、霍去病等人,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赫的地位,外戚的势力如日中天。但是,汉武帝在晚年却意识到外戚的权力过大可能会威胁皇帝的地位,因此他开始减少对外戚的依赖,甚至在巫蛊之祸中亲手铲除了卫子夫的家族,并杀害了钩弋夫人和她的母家。
汉武帝去世后,霍光接管了政权,继续加强对外戚的打压,甚至一度灭掉了李家和上官家族。然而,到了汉宣帝时,外戚又卷土重来。虽然汉宣帝继位初期,霍光的家族仍然掌握朝政,但汉宣帝通过娶霍光的女儿,逐步让霍家变成了一个外戚势力的代表。
汉宣帝的治国方针与霍光的背景有关。由于汉宣帝自幼无亲,经历过艰苦的童年,登基后他对于祖母史良娣、母亲王家以及妻子的家人非常依赖。他选择了重用外戚家族,因为这些亲戚没有自己的势力,完全依赖于皇帝的支持,一旦得势,忠诚度也更高。
在外戚的帮助下,汉宣帝成功削弱了霍光家族的权力,逐渐收回了朝政大权。汉宣帝通过任用许家、史家和王家等外戚,加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在霍光死后,巩固了自己对朝政的掌控。外戚成为了汉宣帝打击霍氏的关键力量。
不过,外戚的势力逐渐膨胀也埋下了隐患。外戚依赖于皇帝的支持,皇帝死后,他们容易因为权力斗争和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转而威胁皇权。例如,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家族,长期掌控大权,甚至培养了五位大司马,其中之一便是后来的篡汉者王莽。
外戚的权力,犹如一把双刃剑。当皇帝强大时,外戚成为其手中的利器;但当皇权衰弱时,外戚便成为了威胁,最终导致西汉的灭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后世很多朝代都对外戚保持警惕,防范外戚势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