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较量的背景下,中国把“稀土”当成了一张重要牌,确实让美国感到为难。中国之所以愿意坐到谈判桌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稀土储量逼近临界,需要通过谈判寻求缓和与时间,以免被动局面继续恶化。
但特朗普并不是容易放手的人。他的团队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办法——把目光投向巴基斯坦。眼下中美领导人很快要在韩国举行首轮会晤,这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因此更有底气回到谈判桌上,值得关注。
据观察者网引述《金融时报》的报道,有巴方消息称,美巴正考虑在帕斯尼合建一个港口,并以此为节点把交通与基础设施向巴基斯坦中西部延伸,方便把当地重要矿产运往美国。到目前为止,美巴官方尚未对外确认这一计划,但《金融时报》获得消息本身就像是在试探舆论风向——这件事既有一定的突发性,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
回顾来龙去脉:当中国对美采取首轮稀土反制措施后,巴基斯坦迅速向美方示好,表示愿意提供军工用的关键稀有金属,比如锑、钨等。今年9月8日,巴方与一家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署了总额约5亿美元的投资协议,承诺建立从开采到精炼的完整产业链。据称,美方计划在八景斯坦建一座稀土精炼厂,用来提炼钕、镝等稀土元素。
不过,美国人对这一战略也并非毫无顾虑。近年美国对巴态度有所冷淡,而若要把矿产运回美本土,目前常规路线还需经过中国控制的瓜达尔港。这令美国担忧:一旦形势紧张,中国可能改变港口使用规则,造成运输受阻,换言之就是“得不偿失”。
于是,帕斯尼港的构想便在美国眼中显得颇具吸引力。新港不仅能缩短运输对中国控制港口的依赖,也有三个明显的战略效果:一是对瓜达尔港和中巴经济走廊形成牵制。帕斯尼离瓜达尔仅约112公里,理论上短程火力覆盖范围就能触及那一带;二是对伊朗具有一定战术逼近能力——帕斯尼距离伊朗约160公里,配合中近程打击力量和海上作战群,能够扩大威慑纵深;三是通过对巴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巴对中国的单一依赖,从而削弱以中国为中心的合作格局。
不可否认,从战略上看,特朗普这一手牌很有针对性,也抓住了美国的几个痛点,难以被简单驳斥。但美国重返南亚并非易事,现实里有不少麻烦要处理。首先,巴国内恐怖主义问题长期存在,美资在当地曾遭受损失;即使美国把某些武装列为恐怖组织,巴基斯坦政府也并未彻底根除这些势力——这给美方投资与安全带来不确定性。其次,中巴之间已有的战略关系和大框架并非轻易改变;同时美印关系、地区力量平衡错综复杂,一旦实际操作,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短期内,这张“帕斯尼港 稀土替代路线”的牌对中美谈判的直接影响可能有限。下一轮谈判中,美方更关心的是农产品等具体让步,而不是以威慑为主导的策略。因此这枚新牌要想立刻改变谈判天平,还得经过时间和复杂的博弈。
总的来看,特朗普的做法给美国争取了新的筹码,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对中国而言,在用“稀土牌”争取时间并推动技术追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握好稀土等关键领域的长期竞争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把对手压得“难受却无可奈何”——这既是外交博弈的现实需求,也是维护更广泛地区稳定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