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常拿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态度做比较,为什么两国差别这么大?可以用三点来解释:
第一,日本在二战后并没有像德国那样遭到彻底的“挫败感”。日本长期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苏联和美国的军事打击,而不是像德国那样在国内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判。这种对失败原因的不同认知,是两国历史态度分歧的核心。
第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起飞,短时间内从战败国变成发达国家。这种快速复兴让日本在很多人心目中有了不同的形象,也使得外界(特别是曾经受日寇之苦的国家)对日本产生更复杂、带偏见的情绪。
第三,美国的强力保护让日本在安全上形成了依赖。日本把大量安全事务交给了美军,认为有美国“罩着”就可以放心行事。这种“畏强而不畏德”的心态,使得日本在面对历史责任时并不容易像德国那样彻底忏悔。
换句话说,只要周边国家(比如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让日本感到真正的威慑,日本就不太可能彻底改变态度,这也是它长期对华政策紧张、甚至干预我国统一事务的根本原因之一。
这一次我国举行的大阅兵,让日本感到明显不安。根据外媒报道和日本政要的公开言论,阅兵之后日本高层迅速强调“绝不重蹈战争覆辙”、坚持和平路线——这种快速表态,外界可以解读为某种程度的警惕和收敛。为什么日本会如此紧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海空力量的赶超与展示。近年来我国海军、空军装备发展迅速,从无到有组建起航母战斗群和大量新型水面舰艇、两栖舰艇;空军方面也相继服役了多型战机并投入隐身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