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识人无数,眼光锐利,总能在别人尚未崭露头角时,看出其日后的成就。正因如此,曹操在乱世中培养了极强的识人眼力。然而,他也有过一次重大的失误,最后为此感到深深遗憾,并在临终前有所觉察,但为时已晚,留下了无尽的悔恼,且让一个有野心的人最终成了他的劲敌。
作为出身官宦世家的曹操,自幼便接触各色人群,因此养成了卓越的辨识人才的能力。令人惊讶的是,在他降服刘备后,两人有过一次在后菜园的对话,曹操在其中一语道出了刘备非凡的潜力。当时,天下正处于动乱之中,众多地方割据势力都争相称霸,而曹操也不例外。为了统治天下,他集合了众多名将谋士,但最令他自豪的,还是成功收服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
其中,关羽的名声早已响彻天下,尤其是在董卓被诸侯围攻时,关羽凭一己之力斩杀华雄,让曹操对其非常青睐。张飞虽比关羽略逊,但依然是位顶级猛将,曾单枪匹马和吕布拼杀,力敌千军,气吞万里如入无人之境。于是,后人普遍认为,曹操更看重的是关羽和张飞,而刘备的价值并不大。但事实上,无论是史实还是小说中,曹操对刘备的重视程度更高。因为,能够让关张两位英雄心甘情愿地跟随的主公,岂能是简单之人?
曹操自己也是一位领袖,他当然能够识别刘备的优秀。虽然乱世中猛将如云,但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猛将的“明主”却非常少。曹操深知这个道理。在那个时期,猛将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一位能够带领他们的明主,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在那次“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和刘备聊到了各大诸侯的优劣,甚至从袁术、刘表、孙策,到张鲁一一点评。而在这个过程中,曹操惊人地对刘备说:“这天底下的英雄只有两个,那就是你和我。”这一句话让刘备当场愣住,手中的筷子都差点掉落。那时,刘备刚刚经历了吕布的欺压,又被曹操轻易降服,甚至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仅有两个兄弟。然而,曹操依然认为他是天下的英雄,这足以见得曹操识人的眼光有多么犀利。
有不少人认为曹操若真如此重视刘备,为什么不趁机直接将其除掉?毕竟,曹操一向以心狠手辣著称,任何得不到的谋士或将领都会在他的手中“消失”。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曹操虽心狠,却并非无情无义,滥杀并非他的做事风格。吕布初期靠屠杀攀升,但最终却因为过度杀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张飞的死也是因为对手下过于苛刻,最终遭致悲惨的结局。曹操则不同,他对于能才高的人常常宽容大度,典韦为保护曹操奋不顾身,曹操为其痛哭;在吕布投降时,曹操还与他试图重续旧日情谊。曹操确实是一个惜才之人,所以,曹操与刘备之间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并非仅是空谈,而是两位英雄真正的相互敬重。
然而,尽管曹操认识到刘备的潜力,但两人志不同,最终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曹操因未能南渡长江而未能统一天下,反而目睹了刘备在蜀地的崛起,天下进入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除了刘备,曹操还曾对其他人物做过精准的预言。比如周瑜,作为江东的精神领袖,与诸葛亮并列,是能文能武的顶尖人物。曹操对周瑜的重视可见一斑,幸好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因病去世,否则曹操的生命中可能多了一个强大的敌手。还有西凉的马超,他在潼关之战中一度令曹军险些败北。曹操的一生可谓惊险万分,多次面临死亡威胁,但每次都凭借聪明才智化险为夷。
然而,曹操临终时的最大遗憾,便是未能铲除司马懿。曹操一直在寻求能帮助他稳定政权的谋士,司马懿便是其中的一员。司马懿虽初时不愿出山,但在曹操的多次“请托”下,他最终加入了曹营,并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城府。曹操对司马懿产生了戒心,特地告诫儿子曹丕要谨慎对待,但无论如何,司马懿始终是曹操晚年最得力的助手。随着曹操的身体日渐衰弱,司马懿在军中逐渐掌控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最终,曹操临终时,他深感司马懿有取而代之之势,急切嘱托曹丕削弱司马家族的权力。然而,曹丕能力有限,没能有效地阻止司马懿的崛起。最终,司马懿凭借自己的心机与策略,逐渐从曹家手中夺取了大权,成功实现了自己家族的“篡权”之梦。曹操的这一遗憾,也成了历史上的一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