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历史上一直充满了复杂性,尤其是二战后。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在美国的领导下修改了宪法,特别是第九条明确禁止日本建立常规军队,只能有一个自卫队,主要用于防卫。然而,随着冷战的爆发,美国急需在亚洲找到一个盟友来制衡苏联,于是放宽了对日本军事力量的限制。1954年,日本的自卫队成立,并逐渐从一个类似警察队的组织,转变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
上世纪的几十年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对日本的崛起持积极态度,因为日本在亚洲的防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美国维护了区域的稳定。
然而,这背后也积累了不少日本对美国的怨气。比如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许多人因此失业,普通民众的生活变得困难。更糟糕的是,美国当年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至今仍给日本留下深刻的创伤。战后的美军基地长期扎根冲绳,占地广、事故频发,尤其是在1995年那起少女被美军士兵强奸案件后,冲绳民众的抗议情绪激增,要求美军撤离。
现在,日本的忍耐似乎到了极限。2023年7月15日,日本防卫省发布了《防卫白皮书2025》,明确指出中国的军事扩张和北韩的导弹威胁,称周边安全环境“最严峻”。这份文件背后,反映的是日本在军备上的实质性投入。2025财年的防务预算高达9.9万亿日元(约700亿美元),占GDP的1.8%,较去年增加了9.4%。这些预算将用于发展长程导弹、无人系统和增强反击能力。日本计划到2027财年将军费提升至GDP的2%,这一目标是在安倍政府时期设定的。
在军事建设方面,日本的一系列举措引人注目。2023年3月24日,日本设立了新的统合作战司令部,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并与驻日美军对接。过去各自为政的自卫队,现在变得更加高效。日本还开始大规模生产远程导弹,采购“战斧”巡航导弹,并继续研发新一代对地导弹。
在海军方面,日本第一艘驱逐舰赴美进行改装,装备了“战斧”导弹,这意味着日本海军能够从本土进行远程打击。与此同时,日本还加大了在网络防御上的投入,确保自卫队免受网络攻击的威胁。日本的防务工业也在国内外扩展,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等公司通过出口军工产品到澳洲、菲律宾等国,逐渐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正在进行航母改装。以“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为例,这些舰船正在转型为F-35B隐身战斗机航母。Izumo号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改装,第二阶段将在2028年完成。2023年8月,日本还接收了首批F-35B隐身战机,并部署在九州南部的岛屿上。随着这些举措的展开,日本的海军逐步转型为具备进攻能力的力量。
尽管美国表面上支持日本的军备扩展,但实际上,美国对这种转变心生忌惮。美日联盟表面上坚如磐石,实则潜藏着裂痕。冲绳的美军基地问题就一直是矛盾的焦点。美军在日本的基地大部分集中在冲绳岛,带来的噪音污染和犯罪事件让当地民众不满。2025年8月,美军直升机在冲绳坠毁,碎片散落居民区,再次引发了激烈的抗议。
不仅如此,冲绳的美军基地迁址问题也长达二十年未解决,填海工程引发的环保争议和渔民的生计问题也使局势更加复杂。2023年8月,DW报道称冲绳成了美日军事战略的前沿阵地,但岛民却觉得自己成了“棋子”,生活被美军基地的存在搅乱得一团糟。
美国纵容日本扩军,原本是想让日本成为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伙伴”,然而现在日本的军力日益壮大,这个“伙伴”反而可能成为美国的隐患。日本从战败国转变为准军事强国的过程非常曲折,而美国也在纠结如何维持亚太的战略平衡。如果美军撤出冲绳,日本的战略恐怕会变得更加混乱。
总的来说,美国如今的做法是养了一只“虎”,一时为了自身利益放任其壮大,却忽略了长期的风险。世界局势本就复杂,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往往只有一念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