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如何赖掉日本一亿四千万日元的
蒋介石是如何成功“赖掉”日本一亿四千万日元的债务?这个故事其实并非蒋介石直接“骗”了日本,而是他巧妙地利用了复杂的政治局势,让这笔债务最终无声无息地消失。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背后的历史背景。
1916年,袁世凯去世,北洋政府的权力逐渐动荡。段祺瑞,作为北洋军的二号人物,迅速接过了大权。尽管段的地位很高,但他并没有自己的亲信军队,而是依赖其他军阀。段祺瑞清楚地知道,这些军阀往往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上级,因此,他迫切希望能拥有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部队,但问题是,培养这样一支军队需要大量的资金。
为此,段祺瑞在1917年向日本借款1亿4千5百万日元,用于编制自己的部队,这笔钱被称为“西原借款”。但这笔贷款并非单纯的借款,日本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作为抵押,日本要求控制中国的山东和东北的铁路、矿产、森林等资源,其中,胶济铁路成为最大的利益源。日本通过控制胶济铁路,进一步巩固了对山东地区的控制。
但段祺瑞的军队并未能如他所愿发展壮大。1920年,他在政坛败北,最终下台。虽然他耗费巨资建立的部队外表华丽,但却缺乏实际战斗力。段祺瑞下台后,日本强迫新的直系军阀继续履行“西原借款”的协议,继续控制铁路,直到1923年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赎回胶济铁路的所有权。
然而,尽管如此,西原借款的债务仍然存在,并且日本在这笔贷款上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利益。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曾自豪地表示,通过这笔借款,日本所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远远超过了二十一条”。
而蒋介石在1925年成立的国民政府中,宣布不承认北洋政府所借的外债,明确表示“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换句话说,蒋介石拒绝偿还这笔西原借款的余款。虽然日本不愿意接受这一决定,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这笔巨额债务最终消失了。
对于日本来说,《西原借款》并不亏损。通过这个协议,腐败的北洋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给日本带来了很多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然而,蒋介石政府的这一举动,却让日本未曾预料到,最终让这笔债务不翼而飞。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的机智与果断,他不仅巧妙利用了当时复杂的局势,还成功地将这笔沉重的负担甩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