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遵义人口突破544万,红城初醒,春意萌发。
2024年,遵义户籍人口超过830万,省域副中心加快推进,战略定位越发凸显。
从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地到省域副中心,八百万颗心跳,同频共振;八百万个身影,各自奔忙。每一个“八百万分之一”,都生长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诠释着什么是遵义人。
遵义城区一角
一
每个遵义人,都代表着无数的可能。
遵义的八百万分之一,可以是黄大发。
他是“当代愚公”,是一条渠、一辈子、一初心,绝壁天渠映初心的老支书。36年,他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为民初心始终不变。终于,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
黄大发在大发渠
2017年,中宣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6月,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他始终坚持本色,戴着草帽,穿着胶鞋,跋涉在田间地头。
他说:“做党员,就是要帮老百姓办事。”
黄大发的身影,是800多万遵义人坚韧不拔的缩影——山再高,高不过肩膀;路再远,远不过脚步。
二
遵义的八百万分之一,可以是傅小云。
他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重症医学科主任,现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他是贵州省第一批去湖北、最后一批归来的“战疫英雄”。在抗疫最前线,他谨守“疫情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不松懈,时刻保持好状态”的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与使命担当。
傅小云在检查病房
战“疫”归来,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积极参与组团式帮扶,持续聚焦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升级。
在遵义,像傅小云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有上万名。他们或坚守临床一线,或奔赴危难现场,用专业与奉献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健康。
这,就是遵义人的担当——医者无畏,赤诚如炬。
三
遵义的八百万分之一,可以是郑传玖。
他是正安县吉他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参与谱写了正安吉他“无中生有”的产业传奇。
三十多年前,正安是“劳务输出大县”,十万青年南下广东谋生。郑传玖是其中一员。他在广州吉他厂一干就是十余年,从普通工人做到技术主管,深谙吉他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2013年,家乡吹响“引凤归巢”的号角,他毅然返乡创业,创办神曲乐器公司,成为正安首家吉他生产企业。从第一把吉他下线,到带动全产业链落地,他不仅带回了技术与订单,更点燃了家乡的产业希望。
郑传玖在检查吉他
如今,全球每七把吉他,就有一把产自正安。这里年产吉他超600万把,产值数十亿元,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远近知名的“中国吉他制造之乡”。
一把吉他,既串起十万游子的归途,也奏响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乐章。
这,就是遵义的逆袭——穷则思变,自强不息。
四
遵义的八百万分之一,可以是姜涛。
他是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特级技师,一位用焊枪“绣花”的大国工匠。三十余载扎根车间,他用手中的电弧光熔铸进多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
姜涛正在焊接
在航天焊接岗位上,毫厘之差即成废品。姜涛练就“一道焊缝一次成型”的绝活,合格率长期稳定在100%,被誉为“免检焊工”,他用一次次精准起弧,诠释着“遵义制造”的分量。他主导的多项工艺攻关,填补了国内空白。他还注重传帮带,通过工作室培养了400多名高技能人才,其中10多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这,就是遵义的沉默力量——无名于世,却以匠心焊就苍穹之梦;日复一日,撑起大国崛起的钢铁脊梁。
五
遵义的八百万分之一,可以是漆铭臣。
8月19日,14岁的漆铭臣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两天后,他又在全国“山河映忠魂”英烈讲解员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这位遵义市文化小学的学生,从三年级起便加入“小小红色宣讲员”队伍。每逢周末,他都会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进行义务讲解。在讲解中,他反复打磨词句,只为让历史更有温度、更具力量。
漆铭臣正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讲解
在他身后,是遵义2000余名“小小红色宣讲员”的共同成长足迹。他们登红军山、讲英雄事、走长征路,在讲述红色故事中完成精神的洗礼。
他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这,就是遵义的底色——信仰如炬,代代相传。
六
遵义的八百万分之一,也可以是无数平凡的身影:
可以是清晨茶山上的采茶女。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她指尖翻飞,采下春天的第一抹绿。
采茶女在采茶
可以是深夜车间里的酿酒师。赤水河畔,他守着窖池,用百年工艺酿造流淌千年的酱香。
可以是从晨曦到夜幕坚守岗位,用汗水守护城市洁净的环卫工人;可以是风雨无阻、传递温暖的外卖员;可以是穿街越巷、迎来送往的公交司机;可以是暴雨中疏导交通的交警;可以是支教山区的年轻老师;可以是直播带货的返乡青年……
他们或许平凡,却共同撑起了这座城市的天空。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融入每一个遵义人脚踏实地的奋斗中。
遵义人的笑脸
在遵义,山高,挡不住脚步;路远,抵不过初心。每一个“八百万分之一”,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这,就是遵义。这,就是遵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