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朝廷失去控制,导致了不断的战争。各地的势力纷纷崛起,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斗争,最终只剩下三大势力:由曹操领导的魏国,占据北方;由孙权领导的江东势力;以及由刘备领导的蜀汉势力。
面对魏国的强大,孙权和刘备结成了盟友,并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刘备趁机夺取了四川地区,虽然这片土地不大,但其中人才辈出,尤其是蜀汉的“五虎上将”,更是实力的象征。然而,关羽并不把黄忠看作“五虎上将”之一,他心目中的五虎上将另有其人。
关羽之所以不认可黄忠,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黄忠年纪太大。当时黄忠已年过六十,而五虎上将中的其他人年龄较为接近,关羽认为黄忠的年龄限制了他为国家效力的时间,虽然黄忠的战力仍然强大,但关羽下意识地不把他视为同等的战友。其次,关羽曾与黄忠交手,结果并未占得便宜,这令关羽心中有些不服气。关羽一向以自信和傲气著称,尤其对于战力强于自己的敌人,他更不甘示弱。那时,在长沙,黄忠一箭射中了关羽的盔缨,战斗中占了上风,关羽心中自然有所不满。第三,黄忠是曾经归降过的将领。关羽一直强调自己效忠汉室,并不认同当初自己在落难时投降曹操。黄忠虽然是投降刘备的汉室宗亲,但在关羽眼中,他的忠诚有待考量。
这三点原因,使得黄忠在关羽心中的地位逐渐下滑,特别是在五虎上将被册封后,黄忠与自己平起平坐,关羽心中的不满愈加深重。那么,关羽心中的五虎上将究竟是谁呢?
第一个毫无疑问的是自己,关羽;第二位是他的结义兄弟张飞;第三位则是赵云,关羽生平最为钦佩的将领之一。赵云的武艺堪称继吕布之后的第一人,勇猛果敢,曾在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七进七出,血染铠甲,最终毫发无伤地脱身。赵云忠诚无二,生死与刘备共度,长坂坡一战,他单枪匹马,护卫刘备的儿子阿斗,展现了超凡的勇气和忠诚。除了没有结拜兄弟情谊,赵云的表现甚至超越了关羽自己,因此关羽认为赵云完全有资格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第四位是马超,五虎上将中最年轻的战将,马超在潼关一战中大破曹操的西凉铁骑,令曹操惊恐万分。虽然马超在战斗力上无法与关羽匹敌,但他年轻且潜力巨大,这使得关羽对他十分看重。当初,关羽曾请求与马超切磋,马超低调认输,这让关羽心生好感,也因此获得了关羽的认可。
最后,关羽心中的五虎上将,少不了魏延。虽然在册封时魏延只是一个汉中太守,但关羽对他的评价并未因此而低落。魏延当年在攻打长沙时,以非传统的方式斩杀了太守韩玄,献城归降。这让关羽对魏延有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当刘备流亡时,魏延选择追随刘备,展现出极高的忠诚度。然而,诸葛亮对魏延心存疑虑,认为魏延不够忠诚,最终导致他在蜀汉中的地位始终未能提升。关羽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但他心中始终认为魏延应该是五虎上将之一。
这些将领在关羽心中的地位,虽然与实际册封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忠诚和实力无疑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