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民国时期有三个著名的特务机构:国民党系统的军统、中统,以及汪伪政权的76号特工总部。这三个机构的头目分别是戴笠、徐恩曾和丁默邨。可是鲜有人知道,他们最初都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彼此是同事。
1937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局长由国民党高级干部、曾任组织部部长的陈立夫担任。该局设有三个主要部门:一处为党务处,主要负责党务工作,由徐恩曾担任处长;二处为军警处,负责特务工作,戴笠担任处长;三处为邮电检查处,主要负责检查通信工作,处长是丁默邨。从这个组织架构可以看出,三人当时都得到了重用,职务上也相当。
1938年4月,国民政府调查统计局进行了改组,三大处各自发展成了公开的特务组织。党务处改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直属中央党部,由朱家骅兼任局长,副局长徐恩曾负责日常工作;军警处则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隶属军事委员会,陈立夫兼任局长,戴笠负责日常事务;而邮电检查处则改为特检处,也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由此,军统与中统的格局正式分立。此时,丁默邨已投靠汪伪政权,并成立了76号特工总部。
从曾经的同事到后来的敌对,戴笠、徐恩曾和丁默邨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中统和军统分家之前,戴笠与徐恩曾关系一直不错。两人曾在陈立夫的领导下共事,合作关系也较为紧密。戴笠当时负责复兴社特务处,徐恩曾则负责特工总部。由于特务处当时缺乏电讯设备,戴笠便求助于徐恩曾,后者同意让特工总部的电台为戴笠的特务处收发电报,双方合作顺利。
但好景不长。徐恩曾的部下项濂被调回南京工作,而项濂与戴笠是浙江同乡,且曾是黄埔同学,两人关系密切。戴笠便拉拢项濂到特务处工作。项濂开始偷取特工总部的电报,并鼓动总部人员跳槽到戴笠的特务处。当徐恩曾发现这一背叛后,命人清除项濂,但行动失败,项濂最终投奔了戴笠的特务处。这让徐恩曾对戴笠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双方的关系开始恶化,逐渐变得势同水火。
1944年底,徐恩曾因在中印缅边境走私药品而被军统查获,戴笠的密友朱家骅向蒋介石报告了此事。虽然徐恩曾对蒋介石忠诚,但由于家人从事走私等不法活动,再加上走私案的曝光,蒋介石在1945年决定撤销徐恩曾的职务。这样,深耕中统15年的徐恩曾最终退出了政治舞台,转行做起了实业和生意。
而在这一过程中,戴笠虽然在与徐恩曾的争斗中占了上风,但命运却让他在1946年遭遇了飞行事故,英年早逝。徐恩曾则安然度过,并最终成为了富翁,直到1985年去世,享年87岁。
与此同时,丁默邨的命运也颇为曲折。1938年,张国焘从延安叛逃到武汉,丁默邨受陈立夫指派负责接待,因而受到重用,开始引起戴笠的嫉妒。戴笠暗中调查丁默邨的贪污行为,最终使得丁默邨被查处,并导致三处的解散。丁默邨也因此被迫淡出政坛,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然而,丁默邨在失势后投靠了汪伪政权,并成为76号特工总部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丁默邨制造了大量血案,成为人们口中的“丁屠夫”。直到1944年底,随着日本逐渐败退,丁默邨开始为自己谋划未来,他通过戴笠与蒋介石建立了联系,甚至为戴笠提供情报,帮助其恢复与汪伪政权的合作。
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丁默邨被戴笠安排从上海飞往重庆,并在白公馆被软禁。然而,这位曾经的特务头目依旧幻想着能够重新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可惜,1946年戴笠不幸死于空难,半年后,丁默邨因叛国罪被审判并最终执行枪决。1947年7月,丁默邨结束了他臭名昭著的生命。
从戴笠、徐恩曾和丁默邨的经历来看,这三人曾是蒋介石手下的重要人物,但最终命运各异。戴笠虽然能力出众,却因空难早逝;丁默邨背叛国家,成为汉奸,最终被枪决;而徐恩曾则凭借较为低调的方式,顺利度过了政治风波,直到最后享有“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