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通常被提起时人们会想起他昏庸无道、纵欲享乐的形象,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更是商朝灭亡的关键人物。 公元前1600年,商汤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并改变了继位制度。商朝的皇位传承不再是禅让或世袭,而是兄弟继承制。即君主去世后,由其弟弟继位,若没有弟弟,则由其子继位。商汤在位30年去世后,由于没有弟弟,而长子太丁又早逝,皇位由次子外丙继承。然而,外丙三年后去世,其弟仲壬继位。仲壬在位4年后也去世,这时,朝中重臣伊尹决定让太丁的长子太甲继位。可是,太甲昏庸无能,不理朝政,放纵享乐。伊尹多次劝谏,但太甲不听,反而讥笑伊尹出身低微。最终,伊尹愤而将太甲废除,并将他流放到桐宫守祖墓,要求他反省。三年后,太甲痛改前非,接受伊尹的辅佐重新登基,最终成为一位明君。后世记住了伊尹废除不贤君主的事迹。 太甲在位23年后去世,王位传给了儿子沃丁。沃丁治理国家29年,仁德治国,发扬祖制,商朝社会相对稳定。沃丁死后,弟弟太庚继位,继而太庚、小甲、雍先后登基,但商朝在此时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有诸侯不再进朝献礼。雍死后,其弟太戌继位,成为商朝第九任君主,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执政75年。
商朝经历了550年历史,31位君主,其中第18任君主盘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盘庚决定结束商朝频繁迁都的局面,避免其带来的民力和财力浪费。他将都城迁至殷(今河南),并使商朝政治逐渐稳定,朝廷权力逐步恢复。此后,商朝帝都固定在殷,延续了200多年的统治。 商朝最后一任君主帝乙,是商纣王的父亲,他在位26年,安定国家,继位后商朝较为平稳。帝乙去世后,商纣王帝辛继位。纣王自小聪慧,天资卓越,既能文能武,力气过人,性格俊朗,能言善辩,战功赫赫,本应是一位理想的君主。然而,他的美好潜力最终却用在了暴政上,残忍无道,沉迷享乐,逐渐失去了民心,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商纣王在位29年,虽然在战场上屡次获胜,扩张了商朝的版图,但他对民众冷酷无情,贪图享乐,甚至为了博取宠妃苏妲己的欢心,建造了奢华的酒池肉林、进行活人祭祀。他对劝谏的忠臣如比干采取极其残忍的手段,剖腹取心,甚至发明了多种酷刑如炮烙、水滴、醢刑等,令百姓闻风丧胆。 纣王不仅沉迷酒色,还常常忽略祭祀,听信妲己等人的谗言,甚至不重用亲戚。后世的评价认为,纣王不是完全昏庸无能,而是周朝为抹黑其名誉而做出的恶意渲染。他的确在扩疆拓土方面有过贡献,但他的暴政导致朝廷日益衰弱。最终,周武王率军讨伐,纣王因无兵力抵抗,被迫组织奴隶队伍作战,奴隶们策反了纣王,导致其在牧野之战后自焚,商朝也随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