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破玄机
迪丽瓦拉
2025-10-16 22:03:14
0

千年悬案背后,北宋皇宫雪夜的血色迷雾,并非只有斧头与烛光那么简单。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深夜,开封城大雪纷飞。宋太祖赵匡胤紧急召见其弟晋王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屏退左右,在寝宫内对饮。

宫人远远望见烛光摇曳,赵光义的身影时而离席,呈现推拒之势。又听得赵匡胤用玉斧戳地,大声喊道:“好做,好做!”当夜,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在灵柩前即位。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斧声烛影”谜案。一桩千年悬案,一桩兄弟之间的皇位更替,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雪夜惊变,关键证人

那一夜的开封皇宫,气氛异常紧张。据《续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在去世前曾询问过一位道士自己的寿命。道士答:“但今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

十月二十日夜,赵匡胤登阁观天,星斗明灿,心中正喜。然而转眼间阴霾四起,天地变色,雪雹骤降。赵匡胤心神不宁,急忙召见赵光义入宫。

兄弟二人酌酒对饮,所有宦官宫妾都被屏退。宫人只能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离席,有推拒之状。饮毕,三更鼓响,殿上积雪已数寸厚。赵匡胤引柱斧戳雪,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随后解带就寝,鼻息如雷。

然而次日凌晨,赵匡胤突然驾崩。

天冷了,披个外套

令人疑惑的是,赵匡胤去世时年仅五十岁,生前身体强健。去世前数日,他还有频繁的外出活动记录:三月份出游洛阳,去世前14天还“幸西教场,观飞山军士发机石”。

这一切迹象表明,赵匡胤的死亡并非正常。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他记载赵匡胤驾崩时已是四更天,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去召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并未听从命令,直接前往开封府召赵光义。

更为蹊跷的是,当王继恩到达晋王府时,发现赵光义的亲信医官程德玄早已在府门外等候。程德玄医术精湛,尤其擅长毒药使用。赵光义登基后,他曾用毒药毒杀南唐后主李煜

《涑水纪闻》记载,王继恩见到程德玄后,一同进府见赵光义。赵光义起初还假装犹豫,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急忙催促:“事久,将为他人有。”于是三人冒雪步行入宫。

当宋皇后见到赵光义时,惊愕不已,脱口而出:“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则回答:“共保富贵,无忧也。”

“毒圣”赵光义

司马光通过这些细节暗示,赵光义早已布置好一切,只等赵匡胤一死便立即入宫继位。

作为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记述赵匡胤之死时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他虽未直接指认赵光义弑兄,但通过一系列细节留下线索。

首先,司马光特别强调程德玄的神秘出现。一个医官深夜不睡,在风雪中于晋王府外等候,这显然不合常理。除非他早已知道当晚将有大事发生。

其次,司马光记载赵光义即位后,程德玄获得破格提拔,一度平步青云。这种超越常规的升迁,难免让人怀疑其中是否存在论功行赏的因素。

最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指出按照宋代宫廷制度,除皇帝和未出阁的皇子外,其他男子不得夜宿宫廷。因此赵光义不可能如《湘山野录》所说留在宫中弑兄。

司马光实则通过否定一种可能性,间接指出了另一种可能性——赵光义可能通过下毒的方式杀害兄长,而非使用斧头。

毒杀的可能性

现代学者结合史料分析,认为赵匡胤被毒杀的可能性远大于被斧头砍杀。理由有多点。

“斧声烛影”中的“柱斧”实为文房用具,并非杀人利器。北宋时期的柱斧有两种:一种是武士所用的利器,另一种是文房用具,又称玉柱斧、玉斧,用水晶或铜铁制成。

赵匡胤的尸体状态也提供重要线索。《续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死后“玉色莹然如出汤沐”。这种描述符合中毒特征,而非外伤致死的表现。

赵光义有使用毒药的前科。他登基后毒杀南唐后主李煜,表明他惯用毒药消除政敌。程德玄作为用毒高手,完全有可能提供毒药给赵光义。

赵匡胤暴毙那晚,程德玄行为异常。他不在家睡觉,而是在严寒中守候在赵光义府外,仿佛在等待某个重要消息。这更增加了毒杀说的可信度。

赵光义即位后的一系列行为,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他弑兄篡位的怀疑。在短短数年内,所有可能威胁其皇位的人物都相继离奇死亡。

赵德昭之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随赵光义征辽。军中一度传闻赵光义失踪,部分将领准备立赵德昭为帝。后赵光义归来得知此事,深感不满。回京后,赵德昭为将士请赏,赵光义怒斥:“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赵德昭回府后用水果刀自刎而死。

赵德芳之死:赵德昭死后第二年,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也突然去世,年仅22岁。官方记载死因是“寝疾薨”,但民间普遍认为死因可疑。

赵廷美之死:根据所谓的“金匮之盟”,赵光义之后应由其弟赵廷美继位。但赵廷美在982年被指控谋反,贬至房州,不久后“忧悸成疾而卒”。

赵光义甚至对宋皇后也毫不手软。宋皇后去世后,赵光义拒绝以皇后之礼安葬,也不让她与赵匡胤合葬。这种有违礼制的行为,反映了他对宋皇后的深刻怨恨。

历史的轮回

“斧声烛影”事件不仅是北宋初年的皇室悲剧,更开启了宋代皇位传承的隐忧。赵光义通过非常手段获得皇位,为后世立下危险先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历史在多年后出现了轮回。靖康之变后,宋朝皇室被金人掳掠殆尽。宋高宗赵构膝下无子,不得不从民间找回赵匡胤的七世孙赵眘(即后来的宋孝宗)立为太子。皇位终于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这一历史轮回被后人视为天意。赵光义费尽心机夺取的皇位,最终又回到了兄长的后代手中。

北宋朝廷在赵光义统治时期逐渐形成“重文轻武”的格局。这一方面源于赵光义本人通过非正常手段上台,对武将心存警惕;另一方面也因他需要文官系统为其继位合法性进行辩护。

结果,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军事上却屡屡受挫,形成“积弱”的局面。这一特点一直伴随北宋至其灭亡。

历史文献中的蛛丝马迹拼凑出的真相是,赵光义或许确实通过非常手段登上皇位。然而,后世的历史却开了个玩笑——赵光义一脉的统治在“靖康之耻”后终结,皇位最终又回到了赵匡胤的后代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浅...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代,跨度从420年到589年,期间经历了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
原创 曹... 貂蝉,《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传奇美女,位列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然而她的结局却一直成为谜。她究竟去了哪里,...
吕氏驾崩后,才华横溢、立下赫赫...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吕后驾崩,宫门紧闭,城中风声鹤唳。朝廷内外的气氛...
原创 什... 清朝的康雍乾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盛世,其中雍正皇帝的统治尤为关键。在雍正时期,国家的经济得到了...
原创 明...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很多人认识他时会知道他是“黄帝”——即明朝的建立者之...
原创 刘... 刘焕解读国号系列 1. 为什么中国秦汉之后的国号中没有一个是“韩”的?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割据政...
原创 厦... 厦门同安铜鱼池:朱熹命名的千年文化地标 一、自然景观与朱熹命名的缘由 铜鱼池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
原创 1... 1955年毛主席专列过杭州,一农民朝车厢丢石头,被抓后如何处置? 1955年,毛主席乘坐的专列路过萧...
原创 那... 要是回家一趟,得先出趟国,再入趟国,这地儿你还乐意叫它家吗?听着像个绕口令,但这却是克罗地亚南部人民...
原创 浅...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别忘了点击“关注”,这样不仅能让您更方便地讨论与分享,也能增加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被...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灭亡可以归因于多个因素,其中人才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蜀汉逐渐衰败的过程中...
原创 唐...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不断发展,而监察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王朝的存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创 一... 中国古代的丞相职位起源于秦国的左、右丞相制度,至明朝初期,《皇明祖训》明确规定丞相职务才得以确定。根...
原创 在... 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条件严酷的国家,因此,芬兰自古以来就依赖技术来推动经济发展。其中,炼金技...
原创 明... 大明灭亡的背后:崇祯皇帝的决策与朝廷的困境 大明朝的灭亡,原因众多,今天我们通过一些历史片段来探讨明...
原创 清... 近年来,随着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不仅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还通...
原创 梳... 清朝宫里的太监,活得比纸还薄。别以为伺候主子只是端茶倒水,就说给慈禧梳头这事儿,多少人脑袋都没保住,...
原创 清... 清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存在了六百多年,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
原创 北... 头条创作挑战赛 接上篇:击败孙坚,力敌曹操,为刘表镇守荆州北大门的三位重臣是谁? (刘表有一战差点干...
原创 蒋... 朱德,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首,尽管在战争中没有彭德怀那样英勇无畏、刘伯承那样兵法出众的声名,但他却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