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接上篇:击败孙坚,力敌曹操,为刘表镇守荆州北大门的三位重臣是谁? (刘表有一战差点干掉了曹操)
首先,先更正一下之前的错误——最后一张图里标了两个新野,不太清楚哪个是对的。已经更新了,具体情况是:刘备主动出击,打到了叶县,夏侯淳带兵反击,刘备利用敌人追击的机会,引诱敌军深入,在博望坡用火攻一举击溃了曹军。后续我会更加注意图示的准确性,也请大家多多指正。 平定南境 198年3月,曹操发动了第二次征张绣。同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领零陵、桂阳三郡叛离刘表(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率零陵、桂阳三郡起义),这使得刘表陷入了南北两线作战的局面。 刘表派兵围攻张羡,连续多年未能攻下。直到张羡去世,叛军推举其子张怿为首,刘表才终于攻下了张怿的部队(破张怿,平乱)。 然而,南方的反叛势力并未消除,交州牧张津依然存在威胁。 张津,字子云,荆州南阳人,他在东汉末年的政变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促成了何进和袁绍联手谋杀宦官的行动(张津劝何进与袁绍结盟,联合反击宦官)。当交阯刺史朱符被叛军杀害后,朝廷任命张津为交阯刺史(因朱符被杀,张津接任交州刺史)。刘表平定南境后,张津感到威胁,决定主动出击,企图削弱刘表的势力。 但交州的实力毕竟无法与荆州相比,尤其是交州的许多地方被豪族士燮控制,这使得张津的进攻毫无成果。很快,张津被下属区景杀害。刘表随即任命赖恭为交州刺史,同时任命吴巨为苍梧太守(刘表派遣赖恭接替张津职务,吴巨代替苍梧太守史璜)。 曹操也很快做出了回应,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负责监督交州七郡,原交阯太守职务保持不变,目的是抗衡刘表的势力。 至此,交州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沙羡惨败 刘表的荆州东大门由另一豪族黄祖负责。黄祖担任江夏太守,其子黄射则是章陵太守,父子俩在江东的战斗中颇为活跃。 199年,孙策攻打刘勋,黄射带着五千水军从章陵出发,沿涢水而下,经夏口进入长江,前往西塞增援。黄射和刘勋在西塞一战中大败,刘勋的力量彻底瓦解,只得投降曹操,而孙策则俘获了大量战船(孙策大破刘勋,获得千艘战船)。 孙策乘胜追击,直取黄祖所在的沙羡。刘表派侄子刘虎与南阳人韩晞带领五千人支援黄祖。 此时刘表面临三线作战的困境: 1. 北方的张绣倒向曹操,北大门失守。 2. 南方长沙地区的叛乱持续,张怿在作乱。 3. 荆州东部的黄祖面临孙策的压力。 然而,沙羡之战最终以刘黄联军全军覆灭告终,刘虎和韩晞阵亡,战俘和溺水者数量庞大(总计二万余人)。孙策还缴获了大量战船和财富。若不是广陵太守陈登的干预,孙策或许已经直取夏口,进一步威胁荆州。 不久后,江东传来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重伤的消息。黄祖在惨败后决定反攻,派遣儿子黄射带水军攻打柴桑。 不过,荆州军对柴桑的进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抵抗。守城的徐盛以五百精兵顽强阻击,黄射损失惨重,最终撤退。这一战标志着黄祖放弃了对江东的进一步攻击。 觊觎益州 随着北方曹操和江东孙氏的压力日增,刘表的目光转向了偏远的益州。早在刘焉统治时期,刘表便与益州有过交锋。 刘焉曾自立为帝,甚至在四川制造了大量皇帝用的车服。刘表将这一情况上奏朝廷(报告刘焉的僭位行为),这使得两人关系紧张。刘焉病逝后,刘表趁机派别驾刘阖策反刘璋的将领,但失败了,反而被益州的军队击败,刘阖逃入荆州。 200年,赵韪发动叛乱,益州爆发内战。这一时机看似是刘表出兵的最佳时机,但他却根本无暇顾及,因为北方的官渡之战已经打响。 官渡观望 袁绍请求刘表援助,但刘表虽然答应,却并未正式派兵支援曹操,始终保持中立,只打算在江汉一带稳固局势,观望天下的变化。 刘表的顾问韩嵩、刘先建议他趁乱起事,或选择支持一个强者作为后盾(他们认为,如果刘表不出手,最终将被两大阵营抛弃)。 然而,刘表并未采纳他们的意见。曹操最终在官渡战役中战胜袁绍,占领冀州,开始全力进攻荆州。刘表去世 208年8月,刘表因病去世,由其儿子刘琮继位。曹军随即进攻新野,文聘率部投降。 刘琮虽然有机会继续守住荆州,但他在荆州豪族的压力下,最终决定向曹操投降,放弃抵抗。这标志着刘表建立的荆州基业彻底交给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