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后汉书》,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一个男人的名字流传千古,很大一部分竟然是有赖于妻子的光芒。这个男人就是乐羊子,而他背后那位甚至没有留下姓名的妻子,用两次出人意料的举动,改写了丈夫的命运,却因为自己的最终结局赢得人们的赞叹与惋惜。
一、记载于史册的一次拾金不昧
乐羊子和妻子在《后汉书》中的故事,始于一次“拾金不昧”。
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了一块金子,于是他高兴地把金子拿回家交给了妻子。
乐羊子本以为妻子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会很高兴,可是妻子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这位在历史上甚至都没有留下名字的女人当即引经据典,正色对乐羊子说道:“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品行高洁的人不会接受别人带有侮辱性的给予,更何况拾取别人丢失的东西牟利,以此玷污自己的品行呢!
非常简短的几句话,却几乎掷地有声,不仅显示了乐羊子妻颇具学识,也彰显了她不贪小利、尤重品德的价值观念。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后羞愧难当,他立即将金子送回原处,然后远赴他乡去拜师求学。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贤妻劝夫的故事。一年后,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发生,这一次,乐羊子妻以自己的决绝推动了丈夫的学业有成。
二、断织劝学:史上最狠的劝学方式
乐羊子离家学习一年后,因为思念妻子而返回家乡,见到了正在织机前忙碌的妻子。
妻子看到乐羊子回来,却没有流露出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恭敬地迎接他后问道:“你怎么突然中途回来了?”
“我离家一年,时间太久了,很想你,所以就回来了。”乐羊子实话实说,以为凭自己的深情能打动妻子。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妻子并没有为乐羊子的深情所动,而是径直走回织机前,拿起剪刀将即将织成的绸缎从中剪断:“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古代女子织布,图源网络
这匹绸缎从蚕茧开始,将在织机上完成加工。一丝一丝地慢慢积累,才能织成一寸;一寸一寸不停,才能成丈成匹。现在我剪断了它,也就前功尽弃,浪费了之前织作的时间。读书人求学,应该每天学到新的知识,并不断提升美德;像你现在这样中途返回,那和剪断这绸缎有什么区别呢?
乐羊子被妻子的决绝态度所震撼,于是他再次离家求学。这一次,他接连七年都没有回家,终于学有所成。
三、不食它食
乐羊子外出求学,他的妻子就留在家里精心照顾婆婆,还会经常给乐羊子送去生活和学习所需的物品。
因为乐羊子长期在外求学,家中没有太多的收入,妻子和母亲的生活就比较贫困。在这种情况下,乐家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乐羊子妻的品德显得尤其高洁。
有一天,邻居家的鸡误入了乐羊子家的院子,乐羊子的母亲就把鸡抓起来杀掉,烹饪好了之后端上了饭桌。
乐羊子妻看到这盘鸡肉,并没有急切地伸出筷子大快朵颐,而是对着餐盘流泪不止。
看到这一幕,婆婆连忙问她为什么哭泣。
乐羊子妻说道:“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让我悲伤的是,我们是这样贫穷,竟然让您吃别人家的肉。
婆婆听了,就十分羞愧地把鸡肉扔掉了。
规劝丈夫,赡养婆婆,并注意纠正婆婆的不良行为,乐羊子妻的言行确实堪称女子典范。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女子竟然有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
四、自保清白
后来,有强盗闯进乐家,想要侵犯乐羊子妻,他先劫持了乐羊子的母亲,想以此逼乐羊子妻就范。
乐羊子妻本来手里已经拿了刀子准备救出婆婆,当她听到强盗的要求后,没有任何犹豫,只是仰天长叹一声,然后自刎而死。
强盗看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再伤害乐羊子的母亲,而是放开她,自己逃跑了。
后来,这件事被当地太守知道了,太守马上派人去缉捕强盗归案。与此同时,有感于乐羊子妻的宁死不受辱,太守赐给她不少布匹,然后高规格地安葬了她,并赠予“贞义”的美号。
结语
在妻子的激励下,乐羊子学业有成,后来成为魏国名将,因为征战中山国有功而得到灵寿的封地,乐家从此在那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乐毅就是乐家后人之一。
乐羊子的事迹在《战国策》、《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乐羊子妻的故事则记载于范晔的《后汉书·列女传》中。在那个极度推崇女德的时代,乐羊子妻显然是一个完美的道德符号,她具备儒家文化对女性所有的期待:廉洁、刚正、睿智、忠贞。虽然她的结局是一个悲剧,可是或许正因为这悲剧才让史家忍不住为她记下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