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曾在生前立下誓言,说:“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句话意味着,想要成为汉朝的皇帝,必须是刘姓才行,历史上这就是著名的“白马之盟”。因此,按这个标准,曹操就不能算是正统皇帝了。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要成为诸侯王,必须得到天子的正式册封,而且封号的来源必须是汉室宗亲,才能算得上正统。所以,刘备在这方面其实也不符合要求。虽然他自称汉中王,控制了汉中、荆州和益州等地,但他并没有得到汉献帝刘协的承认。更重要的是,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刘备与汉室宗亲有直接关系,也没有证明他和刘协有过见面。所以,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实际上是有争议的。 相比之下,曹操获得魏王封号时,虽然是汉献帝刘协的授意,可能背后有压力,但毕竟是天子的正式册封,这一点上曹操的身份比较正当,外界也没有太多质疑。再来看曹丕,他在汉献帝禅让后成为帝王,这符合了正常的继承程序。而刘备则不同,他看到曹丕称帝后,误认为汉献帝刘协已经遇害,因此急于称帝,甚至没有仔细核实汉献帝的实际情况。按照《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在得知汉帝可能遇害后,匆忙发丧并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这样的行为显然有些急功近利。 因此,刘备为了延续汉朝的血脉,迅速建立了蜀汉,虽然仍挂着“汉朝”的旗号,但实际情况是,汉献帝还活着,刘备自称帝实际上是对天子的冒犯,这无疑是一次“僭越”。 相比之下,汉光武帝刘秀的情况就显得更为正当。他虽然也是草根出身,但为了继承汉朝正统,他特意认定汉宣帝刘询为自己的先祖,汉元帝刘奭为父亲,从而确保了自己的合法性,并且他确实是汉室的宗亲,这点比刘备有实实在在的依据。 再回到曹操,虽然他的后代篡夺了汉朝的江山,但曹操自己始终遵循了朝廷的规则,他的做法都符合当时的礼仪和程序,并没有逾越界限。虽然许多人批评曹操为“汉贼”,但他始终按照规则办事,外界很难有太多指责。而反观刘备,虽然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实际上他在政治上做得并不比曹操更符合正统。刘备和曹操之间,只差了一个天子的支持。如果刘献帝真的在刘备手中,他恐怕也会像曹操一样尽力粉饰自己的合法性。 那么,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汉贼”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谁更合适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