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付出了无数牺牲。在这条荆棘满布的路上,许多英雄的名字永载史册,但也有一些英雄的事迹被历史的尘埃掩埋,鲜为人知。 长征期间,有一个红军独立师为了保护主力部队而几乎全军覆没。这个部队就是黔东独立师,成立于1934年9月底。最初,黔东独立师是由一些地方部队改编而成的正规红军部队,师长由贺炳炎担任,政治委员是熊仲卿。该师下辖四个团,人数接近4000人。然而,在同年10月底,红二军团与六军团会师后进行重组,黔东独立师的领导层发生了变化,师长由王光泽接任,政治委员则是段苏权。此时,黔东独立师的规模大幅缩减,仅剩下一个团,人数也减少到800多人。 当时,国民党军已经调集重兵直扑而来,红军指挥部决定主力部队向湘西进军,以配合中央军的战略。为了掩护主力部队,黔东独立师被留下来与敌人展开斗争。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王光泽和段苏权毫无怨言。在主力部队离开后,他们迅速制定作战计划,决定主动出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黔东独立师采用了西南迂回的战术,伪装成主力部队,通过灵活的战术和机动性,成功歼灭了几股敌军小部队,并吸引了大量敌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经历了20多场战斗。此时,主力部队已经大多撤离,黔东独立师也更加放心地展开攻击。 然而,11月10日,局势急转直下。贵州军阀王家烈得知自己的部队被击败后,愤怒之下下令让追击红二、六军团的部队立即返回,四川军阀刘湘也调来了川军围攻。敌军的总人数瞬间达到上万。面对这般压倒性的敌人,王光泽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并利用地形进行灵活机动,尽可能消耗敌军的力量。在敌人合围之前,王光泽带领部队翻越了海拔2500多米的梵净山,成功脱险。 然而,局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11月26日,在秀山县邑梅镇激烈战斗中,段苏权政委受了重伤,被通讯班长李通珍背到安全地带得以幸免。随后,王光泽带领剩余部队继续西行,但在11月28日,他们在大板场遭遇了伏击。王光泽带着部队进行突围,在枪林弹雨中与敌军展开了近战。由于弹药耗尽,他们只能依靠肉搏拼杀。在突围过程中,王光泽的队伍人数骤减,仅剩下百余人。
那天,浓雾弥漫,地形复杂,王光泽意识到集结队伍容易暴露目标,于是决定分散部队,确保更多的战士能够脱险。当所有战士成功分散后,王光泽才独自行动。不幸的是,他在途中因口音被敌人识破并被捕。川军将领田冠伍得知后大喜,立刻派兵将王光泽押回,并向刘湘报告。 最初,田冠伍希望劝降王光泽,但遭到了王光泽的强烈反驳。怀恨在心的田冠伍下令严刑拷打王光泽,并给他戴上沉重的脚镣,用两颗烧红的粗铆钉固定,但王光泽始终没有屈服,也没有透露任何关于红军的信息。 1934年12月21日,刘湘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命令就地处决王光泽。田冠伍将王光泽伪装成要送往重庆,然而,实际上他将王光泽带到一座荒山上,手脚被捆绑后残忍杀害。王光泽牺牲时年仅31岁。 尽管王光泽的牺牲令人痛心,但他的英雄事迹一直被人民铭记。在建国后,当地政府多次试图找到他的遗骸,直到1982年4月,才在距离龙潭镇约四里地的邬家坡发现了王光泽的遗骸。遗骸上依然锁着沉重的铁镣,铁镣的位置正是王光泽的踝骨。这一发现令所有人都为他英勇牺牲时的痛苦而心碎。 而黔东独立师的大多数战士,至今依然默默无闻,葬身黄土,未能为后世所知。英雄的鲜血洒在这片大地上,遗留下了无数鲜为人知的名字。向所有为革命献身的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