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秦日纲心里很不服气,觉得自己并不比石达开差,理应得到同样的待遇。虽然永安封王的安排是讲究资历和实力的,但秦日纲还是认为自己不该被忽视,而石达开只能接受比前四王低一个档次的事实。
封王的事,让一些人高兴,有些人却愁眉苦脸。秦日纲没能封王,只获得了天官丞相的职位,这让他处于石达开之下,成为了最高的文官,地位相当显赫。秦日纲不禁向韦昌辉抱怨:“我到底哪里不如石达开?为什么他能封王?”
从军功角度来看,秦日纲比石达开更加显赫,经验也更为丰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石达开与“天兄”萧朝贵关系不太好,而萧朝贵负责军务,所以石达开时常被“雪藏”,很少有机会表现自己。石达开之所以能崭露头角,主要是萧朝贵阵亡后,杨秀清派他去橘子洲作战,在击败向荣后才一举成名。
而在永安时期,秦日纲驻守城南,指挥了6000兵马与清军主力乌兰泰对峙。城南是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6000兵马占据了太平军的一半,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秦日纲的地位,以及他在“天兄”萧朝贵心中的份量。
然而,封王的名额只有五个,秦日纲不可能被选中。永安封王不仅是实力的比拼,更与资历有着紧密关系。杨秀清作为东王,是不争的事实,萧朝贵作为西王,也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杨秀清是“天父”,萧朝贵是“天兄”,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不可动摇。如果否定了杨、萧的存在,太平天国的信仰就会崩溃,灭亡也就指日可待。这点所有人心知肚明,只是表面上装作看不见。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实际创始人,他的威望无可替代。冯云山擅长组织和策划,懂得如何顾全大局,为了大局,他甚至能适时做出牺牲。因此,他位列第三也理所当然。但冯云山并不争夺第一的位置,他愿意排在杨、萧之后,以换取他们对他在其他方面的让步。洪秀全排第二,冯云山排第三,而杨秀清和萧朝贵则分别在更前面。
冯云山的让步,也为韦昌辉和石达开在太平天国中枢的地位铺平了道路。韦昌辉和石达开都是实打实的强者,实力远超杨秀清和萧朝贵。韦昌辉作为北王,拥有六千兵马,而石达开作为翼王,则有五千兵马。这些军队背后都有强大的家族支持和资金保障,而石达开虽然带来了五千兵马,但家族背景和资金都不如韦昌辉。
韦家不仅在金田起义中提供了大量资金和资源,还帮助教徒从3000人迅速壮大到数万人。韦昌辉的家族凝聚力也远超石达开,韦家子弟组成的精兵猛将,忠诚度非常高。而石达开,虽然在客家人中有很高的地位,并带来了五千人马,但家族背景和凝聚力显然不如韦家。石达开只得在永安封王中排在韦昌辉之后,并且无法获得“军师”这一重要头衔。
在太平天国,军师负责管理军国大事,而天王只是虚位元首。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等人都可以被称为“军师”,他们有着极高的权力和地位。但石达开即便回京辅政,也不能得到“军师”这一称号,洪秀全始终没有给他。
秦日纲虽然来自贵县,且带来了2000名矿工,人数不少,但远不及石达开。客家人中的地位差距,也注定了他与封王无缘。此时,石达开战功虽然不如韦昌辉,但资历更老,带来的股份也更多,秦日纲的挑战显然不够资格。
尽管秦日纲不满,他依然不能超越石达开,只能接受天官丞相的职务。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不错的待遇。尽管如此,秦日纲依然不服,和石达开的关系也没有好转。
在天京事变后,秦日纲按照韦昌辉的命令,追击石达开。石达开回京后,向洪秀全施压,要求处死燕王秦日纲,否则就带兵离开。最终,秦日纲被处死,但他的几个兄弟却得到了洪秀全的重用,封王后过上了优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