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一个历史上以战争著称的国家,它的崛起与不断的军事冲突密切相关。除了现代的战争之外,沙皇俄国在18和19世纪与瑞典、奥斯曼帝国、波兰等多个国家发生了频繁的战争。尽管与瑞典和波兰的几次交战中沙俄取得了一些优势,但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沙俄并未占到什么便宜。奥斯曼帝国的强大使得沙俄在与其对抗时处于不利地位。
有些人认为,如果在欧洲难以获得胜利,沙俄为何不在18和19世纪直接向东进攻,向大清发起挑战呢?彼得大帝时代,沙俄开始崛起,逐渐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海洋。沙俄不仅希望成为一个强大的陆上国家,更渴望在海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彼得大帝理想中的沙俄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彼得大帝将奥斯曼帝国作为主要的目标。他认为,一旦控制了奥斯曼帝国的海峡,沙俄就能够进军地中海,从而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甚至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建立影响力。
然而,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强大以及英法等欧洲列强的干预,彼得大帝的这个目标未能实现。既然地中海的目标难以达成,沙俄便将目光转向了更容易实现的波罗的海。彼得大帝指挥沙俄军队进攻瑞典帝国,并在1721年成功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然而,彼得大帝去世后,沙俄的目光并没有再次回到奥斯曼土耳其,而是集中在欧洲。沙俄认为,称霸欧洲才能最大化自身利益。直到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经发出震惊世界的声明:“俄罗斯只有陆军和海军两个朋友。”这一言论标志着沙俄的战略重心转向了东方。
此后,沙俄开始扩展其在东北的疆域。在清朝因太平天国之乱疲惫不堪之时,沙俄趁机在1858至1860年间,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首次将其势力扩展到大清东北。沙俄与大清的第一次军事冲突发生在康熙年间的雅克萨,这场战争共进行两次,最终以大清的胜利告终。大清能够取胜的关键在于其派遣了远多于沙俄的军队,而沙俄因为距离遥远,无法派遣更多的正规军。
由于沙俄的首都圣彼得堡距离中国东北遥远,战争的补给极为困难,尤其是当时的交通条件使得军队从圣彼得堡到达东北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因此,沙俄并未急于向大清发动进攻。
然而,19世纪之后,沙俄的目标转向了东方。大清已被欧洲列强大体瓜分,沙俄虽然有心进军,但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并不希望沙俄的崛起。后来,沙俄试图借助八国联军的东风进入东北,但遭到了美英和日本的反对,最终被迫撤出东北。
沙俄在外征战的过程中最怕的是什么呢?最怕的就是敌人在背后捣乱,等自己回来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所有。沙俄早期的目标是称霸欧洲,征服波兰、瑞典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国,但他们非常担心,一旦自己将重兵调往东方,可能会面临邻国的联合进攻。
首先,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始终存在。在沙俄瞄准奥斯曼帝国的时候,奥斯曼帝国也时刻警觉沙俄的动向。因此,只要沙俄的军队大规模东进,奥斯曼帝国很可能会抓住机会进攻沙俄。如果这时沙俄的主力被调往远东,奥斯曼帝国将是最先发起进攻的国家。
其次,英法两个超级大国对沙俄的崛起充满戒心。为了保持自身的利益,他们时刻会抑制沙俄的崛起。如果沙俄向大清进军,英法等国可能会联合起来进攻沙俄,迫使其无法抵抗。
最后,沙俄对清军的战斗力并不自信。雅克萨战役的失败让沙俄意识到清军并非易于对付。沙俄虽然有强大的军力,但他们深知清军拥有庞大的兵力和坚韧的战斗意志。因此,沙俄直到1840年以后,才开始逐渐对清朝产生兴趣。
在经历了这些复杂的局势后,沙俄终于在1858年顺利从大清东北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总结来看,沙俄在19世纪之前不急于向大清发起进攻,主要是因为距离遥远、对清军战斗力的误判以及对外部列强干预的担忧。
您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