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美国公民护照上禁止前往的国家名单中,中国被划掉了。远在海外的杨振宁很高兴,随之而来的难题让他苦恼了,是先去中国台湾,还是先去大陆?
关键时刻,妻子杜致礼给出了建议,夫妻俩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1950年,杨振宁在美国结婚,新娘杜致礼来头可不小,她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大女儿。此时杜家已经分隔在海峡两岸,父亲杜聿明在淮海战役被俘,关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母亲曹秀清被国民党当“人质”送到台湾,带着六个孩子和老太太艰难度日。
1955年,杨振宁还不怎么出名时,北京就惦记上他了。周总理亲自过问,通过杨振宁的老师,把岳父杜聿明的亲笔信转交给远在美国的女儿女婿,信中说自己在北京一切安好。
内容虽然简短,但信息量巨大,在台湾,国民党为了控制杜家,经常胡言乱语,还到处放风:“杜将军生死不明,就算活着,共产党也不会饶了他。”这封信寄到美国后,杜家在台湾才收到好消息,杜聿明活得好好的。
1957年,杨振宁拿了诺贝尔奖后,杜家高兴不已。同一年,在台湾的曹秀清想去美国看望女儿,国民党殷勤地很,很快批准了申请。
蒋介石还亲自接见,请杜致礼帮忙把为国争光的女婿请回台湾,原来打的是这个算盘,以前生活清苦的时候怎么没见惦记?曹秀清嘴上敷衍,心里却想着去北京见丈夫。
1959年杜聿明特赦后,当上了政协委员,妻子到美国后,写信劝她回北京一起过晚年。台湾恐吓说大陆水深火热,曹秀清却不信这个邪。在女儿的鼓励下,她先从美国飞到瑞士,在中国外交部的安排下转机到北京,看着父母在北京生活幸福,杜致礼回国的信心更足了。
1971年春天,“乒乓外交”助力下,美国解除了去中国的禁令。在妻子的鼓励下,杨振宁决定先回大陆。7月15日,他飞到巴黎,在中国使馆顺利拿到签证,7月19日,夫妻俩登上回上海的飞机。
在上海,杨振宁守在病床边陪父亲,7月28日,他们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周总理请一家人吃饭,杜聿明夫妇、杨振宁的弟弟妹妹都来了,多年来只通过书信联系的家人们,终于坐在了一起。
1973年7月17日,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与杨振宁见面,物理学家回国受领袖接见,这可是个大新闻,电视台当晚就进行了报道,杜聿明把女婿和主席的合影当宝贝,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自70年代回国探亲后,杨振宁几乎每年都要大陆,可台湾也有妻子的家人,他们什么时候去拜访呢?1986年7月,这对夫妻终于一起到了台湾,探望了杜家的弟弟、妹妹和其他亲戚,台湾本想着拉拢这位天才物理学家,没想到还是没有竞争过大陆。
杨振宁回美国后,到处演讲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去欧洲、南美、亚洲访问,逢人就讲中国的变化。他这一回国,华裔学者圈收到很大震动,很多人原本犹豫不决,看到杨振宁平安回来,都动心了。林家翘带着20多个著名学者组团访问中国时说:“我们都是受了杨振宁的鼓舞。”
短短几年,100多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回国访问,打开中美科学交流的大门。物理学家聂华桐评价说:“在中美还没解冻的情况下,他冒着很大风险这么做。杨先生功劳太大了。”
为什么要先回大陆?其实答案很简单,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老人们都在大陆过着幸福的生活,做儿女的自然第一选择就是回到他们身边。
2025年10月18日消息,杨振宁先生病逝,享年103岁。杨振宁是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一生心系祖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值得我们敬重。
参考资料:《破冰之旅:1971年杨振宁率先回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