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并在1636年建立了大清国。他在位期间,多次重创明朝的军队,为清朝的扩展和最终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皇太极于1643年9月21日去世,享年52岁。他一共拥有11个儿子,其中顺治帝继位,但其他儿子的结局各有不同,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年少时便参加了努尔哈赤征服蒙古的战斗,凭借战功被封为贝勒。皇太极即位后,豪格改领镶黄旗。后来,顺治元年(1644年)豪格因被人诬陷中伤多尔衮而被削去爵位,但他仍随清军入关,并在北京定都后被封为肃亲王。然而,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又被多尔衮陷害,并在同年四月死于狱中,享年40岁。事后,顺治帝亲政后为他昭雪,恢复了他的封爵。
二、洛格
洛格是皇太极的次子,生母是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由于其母亲曾因向努尔哈赤不敬而被休弃,洛格也因此未得到重视。洛格之后的事迹不多,基本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洛博会
洛博会是皇太极的第三子,生母为元妃钮祜禄氏。洛博会过早夭折,年仅六岁,因此他的生平几乎没有任何记载。
四、叶布舒
叶布舒是皇太极的第四子,初封镇国将军。后来,他在康熙八年(1669年)晋封为辅国公。叶布舒于1690年去世,享年64岁。
五、硕塞
硕塞是皇太极的第五子,母亲为叶赫那拉氏。顺治即位后,硕塞被封为多罗承泽郡王,并参加了讨伐李自成的战役。由于战功显赫,硕塞在顺治八年(1651年)被封为和硕承泽亲王,且被任命为兵部管理官员。硕塞于1655年去世,享年约40岁。
六、高塞
高塞是皇太极的第六子,顺治九年被封为辅国公。高塞性格淡泊,不参与政事,喜好书画和音乐,并且精通琴艺,他还留下了一卷《恭寿堂诗》。他在文艺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
七、常舒
常舒是皇太极的第七子,生于1637年。常舒初封镇国将军,后来晋封为辅国公。康熙十四年(1675年)他被削去爵位,但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又被恢复为辅国公。常舒在1698年去世,享年63岁。
八、皇八子
皇太极的第八子,由于年幼夭折,并没有名字,因此他被历史遗忘,没有更多的记载。
九、福临(顺治帝)
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福临在六岁时登基,年号顺治,由其叔父多尔衮摄政。顺治帝年轻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稳定了清朝的内政。他于1661年去世,享年24岁。顺治帝的死为康熙帝的登基铺平了道路,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转折点。
十、韬塞
韬塞是皇太极的第十子,生母为庶妃。韬塞最初被封为三等镇国将军,后来于1669年晋升为辅国公。他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去世,享年57岁。
十一、博穆博果尔
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十一子,母亲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博穆博果尔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被封为襄亲王,但由于去世过早,他未能有子嗣继承爵位。博穆博果尔享年仅15岁,谥号为“昭”。
这些儿子的命运各不相同,有的荣宠一时,有的却早逝或被打压。整体来看,皇太极的继子们并未像他自己那样,全部能够参与到清朝的辉煌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