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里,中共台工委遭破获的剧情让人揪心——特务带着名单挨家搜查,地下党员们接连落入法网。这段剧情并非虚构,1950年蔡孝乾的叛变,真真切切让1800多名革命者暴露在枪口下,时任台湾省林业试验所所长的谢汉光,就是这场灾难中侥幸逃脱的幸存者。
1945年深秋,新婚才9天的谢汉光站在香港码头,望着妻子曾秀萍的泪眼狠心转身。这位广西大学森林系的高材生,本是应恩师之邀赴台任职,却在临行前接到中共华南分局的秘密任务。“到台湾扎下根,为党搭起联络网。”带着这句嘱托,他孤身登上了赴台的轮船。
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谢汉光很快在林业试验所站稳脚跟,后来还升任所长。他借着职务便利,悄悄将张伯哲、梁铮卿等战友安排进合适的岗位,有的成了技术员,有的当了教师,一张隐蔽的情报网渐渐铺开。1947年初,谢汉光正式入党,为了掩护身份,他还和同事合写了篇林业论文发表,把革命工作藏在专业学术报告中。
灾难在1950年1月29日猝然降临。中共台工委最高负责人蔡孝乾被捕,这个走过长征的老党员,竟抵不住牛排与美色的诱惑,第二次被捕后就全盘招供。特务按他提供的名单疯狂抓捕,吴石中将、朱枫等人相继遇害,400多人被处决,1800多人身陷囹圄。那天,一个陌生人冲进谢汉光的办公室,丢下张伯哲的亲笔信和30元经费:“快逃!组织叛变了!”他刚翻出后墙,特务就踹开了办公室的门。
按照信中指示,谢汉光往台东林场逃去。半路遇到好心的农民杨溪伯,他谎称自己是逃兵,被暂时收留在家里。可查户口的风声越来越紧,杨溪伯又把他送到20里外的深山。村里刚好有个叫叶依奎的高山族村民失踪一年,谢汉光攥着随身的两只金戒指送给村长,才算顶替上这个身份,有了“合法”的户籍。
往后的38年,谢汉光成了“叶依奎”。他穿着粗布衣裳,在山林里种杉树、采草药,把大学学到的栽培技术教给村民,却绝口不提自己的过去。有人给他说媳妇,他总是摇头——夜深人静时,他会摸出藏在墙缝里的小照片,那是新婚时和妻子的合影。村民们只知道这个“叶依奎”识字、懂技术,却没人想到他曾是掌管一个试验所的知识分子,更不知道他藏着惊天的秘密。
1987年,两岸探亲通道终于打开。69岁的谢汉光颤抖着用“叶依奎”的身份申请回乡,1988年12月,当他踏上广东故土时,头发已经全白了。凭着模糊的记忆找到妻子娘家,门里走出的白发老妇人愣了半晌,突然扑过来抱住他哭:“汉光!你真的回来了!”这时他才知道,当年离别时妻子已怀有身孕,如今儿子都已儿孙满堂。
回家后的头等大事,是找回自己的身份。谢汉光四处打听当年的战友,却大多牺牲或失踪。就在几乎绝望时,他意外得知陈仲豪还活着,这位当年经他引荐潜伏的学弟,早已回到大陆在汕头大学当馆长。两位老人相见时抱头痛哭,当年一起赴台的四人,只剩他们俩了。
在陈仲豪和其他老同志的证明下,中共中央组织部开始审查。1994年,一纸文件送到谢汉光手上:恢复党籍,按离休干部待遇补发工资。拿着文件,老人摩挲着“谢汉光”三个字,泪水滴在纸上——他终于不再是“叶依奎”,重新做回了那个怀揣信仰的革命者。
《沉默的荣耀》里有句台词:“真正的荣耀,是在黑暗里守着光明。”谢汉光用38年的潜伏岁月践行了这句话。他在深山里种下的杉树长成了密林,就像他从未动摇的信仰;而那些被他掩护过的村民,或许到今天都不知道,那个温和的“叶依奎”,曾是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红色特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