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评书里的情节骗了,所谓朱元璋 “火烧庆功楼” 诛杀功臣的说法,翻遍《明史》《明实录》这些正经史料,连半个字的记载都没有。这事儿听着邪乎,细究起来全是民间故事的套路。
先说这故事里最核心的 “庆功楼”,压根就没存在过。明初南京城里确实有座楼跟功臣沾边,叫 “功臣庙”,是祭祀开国元勋的地方,就在鼓楼冈附近的鸡笼山下。后来不知道怎么传的,“庙” 变成了 “楼”,还添上了藏火药的情节。说实话,这改得也太随意了。
倒是有座叫 “忠勤楼” 的建筑能对上点影子。朱元璋称帝前建过这楼,常和宋濂、刘伯温他们在里头议事,楼里确实藏过火药火炮。不过不是用来杀人的,是真・存放武器,后来还意外失火爆炸过。你说巧不巧,这楼、火药、火灾的元素一组合,就成了传说的底子。
更有意思的是南京夫子庙旁边的 “逍遥楼”,那才叫真・暗藏杀机。朱元璋嫌游手好闲的人浪费粮食,就建了这座楼,把那些赌钱遛鸟的关进去,不给吃的,让他们 “逍遥” 到饿死。这楼的阴狠劲儿,倒真跟传说里庆功楼的调性对上了。估计后来人们把功臣庙、忠勤楼和逍遥楼的事儿混一块儿,就编出了火烧功臣的戏码。
再说说故事里的 “受害者”,更能看出是瞎编的。耿炳文、郭英这俩据说死在火里的大将,实际上活得比朱元璋还久,一直到建文帝那会儿都好好的。还有徐达被赐蒸鹅毒死的说法,《明史》里明明写着他是善终,清代学者赵翼都吐槽这是 “传闻无稽之谈”,蒸鹅能毒死人这说法,医学上也站不住脚啊。
朱元璋杀功臣是真的,但他没这么笨。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了好几万人,那是历时十多年的政治清洗,不是一把火能解决的。他自己跟太子朱标说过,杀功臣是为了 “去刺”,好让太子坐稳江山。这种赤裸裸的政治算计,比火烧庆功楼要阴狠得多,也真实得多。
为啥这瞎编的故事能流传几百年?说白了,符合老百姓对帝王的固有印象 ——“飞鸟尽良弓藏”。加上明清时候评书、戏曲火得很,艺人们为了吸引听众,就把朱元璋的狠辣劲儿往极致了编。就跟潘美被写成奸臣、庞籍变成 “庞太师” 一个道理,越有冲突越好卖。
明代出版业也 “帮了忙”,那会儿印书成本低,只要是猎奇题材就拼命印。那些记野史的人,听着点谣言就往上写,连学者王世贞都骂他们 “谬闻而遂述之”。传着传着,假的也成真的了。
现在再回头看这事儿,朱元璋确实够狠,杀了不少功臣,但硬安个 “火烧庆功楼” 的罪名,倒有点冤枉他了。民间故事就这点能耐,总能把复杂的历史揉成简单的善恶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