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曾是刘焉部下的一员猛将,刘焉担任益州牧后,便指派张鲁与张修联合攻打汉中郡。在这场战斗中,张鲁不仅杀死了朝廷派任的汉中太守苏固,还在其后杀害了五斗米教的领袖张修,吞并了张修的军队,成功占据了汉中。
刘焉去世后,刘璋在本土豪强赵韪的支持下,继承了益州牧的职务。然而,刘璋的指挥能力并不足以控制张鲁。两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矛盾,刘璋甚至残忍地杀害了张鲁的母亲和家族,几次派兵攻击张鲁,但都被张鲁成功击退。最终,两方陷入僵持,无法彻底消灭对方,持续对峙了多年。
尽管刘璋的部下如张松、法正、吴懿、黄权、李严等人,人才济济,但却始终未能解决张鲁的问题,这让人不禁疑问,刘璋为何没有能力击败张鲁?答案之一是刘璋的昏庸和无能。
在历史上,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指出,刘璋“暗弱”,并且表明张鲁掌控的汉中地区,物资丰富,人民安逸,刘璋不仅无法有效地治理,还没有识人用人的能力。刘璋的暗弱也表现在,他在继任益州牧时并非必然选择,而是由于本土豪强赵韪等人的支持。赵韪后来的叛乱,试图取而代之,但被刘璋用流民部队击败并最终致死,显示出刘璋缺乏政治上的敏锐和判断力。
另一方面,张鲁作为一个割据一方的势力,掌控汉中近三十年,凭借五斗米教的影响力,逐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虽然刘璋和张鲁在能力上不分上下,双方斗争长时间没有决定性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刘璋没有任何选择。
实际上,刘璋请刘备入川并非仅仅是为了对付张鲁。时值公元211年,曹操在表面上以讨伐张鲁为名,实则意图控制关中,进一步扩展势力范围。曹操的行动引起了关中军阀的强烈反应,他们联手反抗曹操,而张鲁和刘璋则是最为担忧的两位。张鲁怕曹操会借此机会吞并汉中,而刘璋更怕曹操一旦攻占汉中,势必会迅速威胁到益州的安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璋看到唯一能抵抗曹操的人就是刘备。刘备曾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中多次击败曹操,并且自衣带诏后始终坚持反抗曹操。因此,刘璋并非因张鲁强大才请刘备入川,而是因为他无力抵挡曹操的进攻,只能向刘备寻求支持。
此外,从地理上看,刘璋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北边是张鲁,南边是尚未开发的南中,西边是青藏高原,而东边则是已占据荆州的刘备。即便刘璋想邀请孙权的帮助,也要经过刘备的同意,而刘备未必会答应。因此,刘璋最终只能依靠刘备的力量来保卫益州。
其实,刘璋打不过张鲁,根本原因还在于地理环境。尽管益州比汉中更强大,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军力,但由于张鲁所占的汉中地势险要,刘璋即便有较强的资源和力量,也很难突破这道天险。因此,双方保持着相对平衡的局面,无法彻底消灭对方。而曹操的进攻打破了这一平衡,迫使刘璋寻求外援,最终决定请刘备入川。这一决策不仅是出于对张鲁的无奈,更是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曹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