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能够让中、美、俄三大国暂时搁置分歧,共同发声的国家,屈指可数。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非洲一个不太为人知的国家——卢旺达,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2025年1月,由于卢旺达的一系列行动,三大国在联合国罕见地联合发出呼吁,要求卢旺达立即停火。那么,这个小国究竟做了什么?
简单来说,卢旺达在冲突中将邻国刚果(金)压得节节败退,使其几乎到了要“卖国求存”的地步。表面上看,这场冲突似乎是“小国挑战大国”的戏剧性事件,但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历史、资源争夺和大国博弈。
卢旺达的复仇与野心
要理解今天的卢旺达,必须回到1994年的那场血腥屠杀。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近百万图西族人惨死于胡图族极端分子的屠刀,杀戮效率比纳粹德国还要高。这场灾难不仅给卢旺达带来了深刻的创伤,也塑造了它日后的外交观念和国防策略。
当时,约200万名胡图族的罪犯及其家属逃入了邻国刚果(金),并在法军的帮助下建立了“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FDLR)。这些人和卢旺达之间形成了一个长期的边境威胁。卢旺达不信任国际社会,也不信任任何外部援助,决定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保护国家安全。
因此,卢旺达支持了一个名为“M23”的反政府武装。这个由图西族人主导的武装组织,在联合国和西方的眼中,几乎成为了卢旺达的代理军队。实际上,它在卢旺达军队的暗中支持下,既打击了FDLR,也开始控制刚果(金)东部的矿产资源。
据联合国的一份机密报告透露,卢旺达不仅在战争中提供了武器,还用到了移动式地对空导弹等先进装备。这不仅仅是叛乱,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代理战争。
刚果(金)的“资源诅咒”
相比卢旺达的精悍,刚果(金)堪称一个庞大的“资源巨人”。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钴矿和钶钽铁矿,它们是锂电池和电子产品生产的关键原材料。估计这些矿产的总价值高达24万亿美元。
然而,尽管资源丰富,刚果(金)却陷入了“资源诅咒”之中。长期的冲突、腐败和无能的政府让这个国家沦为全球最贫穷、最动荡的地方之一。刚果(金)的军队几乎无法有效应对外来威胁,依赖外部的雇佣兵和联合国维和部队。
尤其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刚果(金)更是面临了巨大的困境。由于外国雇佣兵被吸引到乌克兰,刚果(金)的防线迅速崩溃,大片土地,包括多个矿业重镇,纷纷落入了M23之手。
绝望之下,刚果(金)的总统齐塞克迪向美国求助。他向时任总统特朗普请求援助,承诺如果美国帮助击败叛军,刚果(金)将为美国提供关键矿产资源。这个巨大的矿产宝藏,竟然变成了刚果(金)生存的筹码。
超级大国的博弈与交易
随着刚果(金)东部的局势日益恶化,国际社会终于采取行动。2025年2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773号决议,要求M23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并呼吁无条件停火。这项决议获得了中美俄等大国的全票支持,欧盟也对卢旺达进行了压力施压,要求其从刚果(金)撤军。
然而,表面上是正义的呼声,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场更大的交易。2025年6月27日,刚果(金)与卢旺达在美国的斡旋下签署了和平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这是“非洲的柏林墙倒塌”,但在协议签署前,他的一个“无心之言”透露了这场和平背后的真相:“这项条约赋予了我们对刚果大部分矿产的权益。”
虽然刚果(金)的外长急忙否认,但随后的透露信息证实了美国的确将控制部分矿产资源。刚果(金)以主权交换安全,而卢旺达则得到了矿产加工的垄断地位,美国则通过这项协议锁定了这些宝贵资源。
令人讽刺的是,作为冲突的主要推手,M23运动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它明确表示这份协议对其没有约束力。而协议签署的第二天,战火再次在南基伍省燃起,数百万人重新流离失所。
这份和平协议,表面上看似让战争停止,实则为一场资源掠夺提供了合法性。这不仅是刚果(金)的悲剧,也让外部大国在背后继续操控着非洲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