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日本86岁的政治家、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人物、曾任日本宫廷主要负责人的田中光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震惊众人的话:“明治天皇其实并非真正的皇子,他只是倒幕派的傀儡,真正的孝明天皇之子睦仁被倒幕派所害。”这句话迅速在日本引起轰动,而日本皇室选择保持沉默,这种态度让公众更相信其中必有隐情。消息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田中光显为什么会说这番话,他的依据是什么,以及日本皇室为何选择冷处理。
在理解这一事件之前,需要先了解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田中光显声称,大室寅之佑——即他认为的明治天皇替身——是南朝皇室后裔,而孝明天皇及其皇子睦仁属于北朝皇室。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掌权,但为了避免幕府复辟,他很快失去实权,仅成为象征性的天皇。后醍醐天皇推行改革,史称“建武中兴”,触犯了武士阶层的利益,以足利尊氏为首的武士发动政变,将后醍醐天皇囚禁,并立其堂侄光明天皇为新天皇,授予足利尊氏征夷大将军之位,建立室町幕府。
因看管不严,后嵯峨天皇带着皇室“三神器”逃离京都,前往奈良建立南朝朝廷。北朝光明天皇的朝廷位于京都北部,因此被称为“北朝”,南朝则对应“南朝”。双方的正统之争持续多年,直到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上台,双方达成“皇位轮流继承”的协议。然而,南朝皇室交出“三神器”后,其后代被剥夺继承权,并受到严格监控。南朝贵族如一休,其母系身份也被剥夺,皇族地位消失,沦为平民。
倒幕运动时期,孝明天皇坚决反对倒幕派的武装维新,主张“公武合体”,即天皇为核心,朝廷与幕府共同辅佐治理。然而孝明天皇突然去世,睦仁继位后改年号为“明治”,开始推行维新政策。官方称孝明天皇自然死亡,但田中光显认为,倒幕派为了消除阻碍,可能暗中毒杀了天皇和睦仁亲王。
田中光显指出,大室寅之佑之所以能替代睦仁亲王,不仅因为他是南朝皇室后裔、神武天皇子孙,还因其与长州藩及宫廷重臣如伊藤博文、岩仓具视关系密切,在宫廷中得到支持。田中光显还列举了多项“证据”:1864年京都禁门之变时,睦仁胆小易惊,而明治天皇勇敢自如;明治天皇的体质、书法、相貌与睦仁迥异;大室寅之佑在长州藩拥有武士背景,力量和胆识远胜睦仁。
至于田中光显为什么要说出如此大胆的话,其根本原因是利益考量。作为明治天皇的宠臣,他在天皇去世后逐渐失势,土佐藩在权力格局中边缘化。通过质疑明治天皇身份,他试图削弱掌权的长州藩与昭和天皇的威望,以舆论方式打击对手。日本皇室对他的言论选择冷处理,一方面因为田中光显曾担任宫内大臣,拥有政治豁免权,另一方面,处理此类高层人物需法律程序,而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危机让政府无暇过问此事。
至今,关于田中光显言论的真实性仍有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他的话更可能是因失势而编造,用以攻击政敌。毕竟倒幕派在当时的力量,远不足以调换皇子,而且睦仁亲王本身已有众多目击者。
你认为,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