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休璟(627年-712年),本名唐璿,字休璟,京兆郡始平县(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唐休璟是唐朝时期宰相兼名将,咸阳令唐谐之子,当然,在唐朝历史上,唐休璟的名气是比较低的。不过,唐休璟可谓是文武兼备的人才,也即他不仅能处理朝政,还能镇守一方,甚至威震强大的吐蕃。
一
具体来说,根据《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唐休璟自幼父亲早逝,先后拜马嘉运、贾公彦为师,学习《易经》、《礼经》,后考中明经科。唐高宗永徽年间,唐休璟担任吴王府典签,不过,因为受累于吴王李恪谋反,唐休璟被贬任营州(今辽宁朝阳)户曹。当然,是金子哪里总会发光的,唐休璟的仕途没有止步于此。
公元679年(调露元年),突厥阿史那泥熟匐背叛唐朝,煽动奚族和契丹造反,营州都督驸马周道务派唐休璟迎战。在这场战役中,唐休璟在独护山大破突厥,因为立下战功,唐休璟升任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南)司马。
公元683年(永淳二年),突厥围攻丰州,斩杀都督崔智辩。得知这一消息后,朝廷震动,多数大臣都主张放弃丰州,将百姓迁至灵州、夏州一带。不过,唐休璟却表达了反对的意见,在他看来,丰州自秦汉便是国家重镇,土地肥沃,适合农牧生产,不能轻易放弃。在唐休璟的坚持下,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后来,唐休璟调任安西副都护,驻守碎叶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吐蕃攻克焉耆(今新疆焉耆)等地,文昌右相韦待价西征兵败。在此背景下,唐休璟便收集残军,坚守西州(今新疆高昌故城),改任西州都督。公元692年(长寿元年),在唐休璟的请求下,武则天派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
二
公元699年(圣历二年),因为镇守边疆的功劳,唐休璟调任司卫卿,兼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公元700年(久视元年),吐蕃大将麹莽布支攻打凉州,兵至洪源谷,打算围攻昌松县(今甘肃武威东南)。面对强大的吐蕃,唐休璟率军迎击,他见吐蕃军衣甲鲜盛,选择亲自披甲上阵,跃马冲杀,六战六克,并积尸做京观。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唐休璟取得了显赫的战功,这促使其留下了威震吐蕃的赞誉。公元702年(长安二年),唐休璟入朝,因吐蕃遣使请和,被提拔为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一年后,武则天提拔他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不久,唐休璟改任太子右庶子,仍旧参与处理朝政。
公元704年(长安四年),宰相韦安石上表弹劾张易之、张昌宗,武则天便命唐休璟调查此事。这时,契丹叛乱,唐休璟再次担任夏官尚书,并兼任检校幽营等州都督、安东都护。值得注意的是,唐休璟临行前,对皇太子李显道:“张易之兄弟依恃恩宠,有不臣之心,日后必将作乱,您应加以防备。”从这一角度来看,唐休璟虽然为武则天效力,但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更认同唐朝皇室的。
三
因此,到了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李显复位,是为唐中宗。唐休璟被征调回朝,进拜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酒泉郡公,不久又加特进、尚书右仆射。作为唐朝宰相,唐休璟可谓是位极人臣。不久之后,唐休璟改任中书令、京师留守、又加检校吏部尚书,进封宋国公。
公元706年(神龙二年),唐休璟致仕退休。公元709年(景龙三年),唐休璟被起复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监修国史。公元710年(景云元年),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拜唐休璟为特进、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命他防备突厥。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因为年事已高,唐休璟再次退休。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休璟病逝,终年八十六岁,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忠。在唐朝历史上,活了86岁的唐休璟,可以说是最长寿的宰相之一。并且,他的谥号规格也是极高的,这肯定了他对唐朝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