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历史形象常常被与两个负面事件联系在一起:一是“大意失荆州”,二是“败走麦城”。很多人认为这些错误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粮草供应紧张,甚至为关羽招致了致命的失败。此外,还有人批评曹操恩将仇报,认为关羽当初没有杀曹操,反而曹操在获得关羽的宽容后,反击并攻打了关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有,就是东吴,虽然蜀吴联盟共同抵抗魏国,但东吴却背信弃义,偷袭荆州,并最终杀害关羽,将其首级交给曹操,背后还暗中陷害他。
然而,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关羽在北征魏国期间,曾多次发出求援信号给刘备,但刘备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辞援助,直到最后才亲自带兵前往支援。虽然刘备最终派兵援助关羽,但他还是未能摆脱对关羽的间接责任。一些人为了维护刘备的形象,甚至把责任推给了诸葛亮。
章太炎曾说,诸葛亮无辜得像窦娥一样冤枉。关羽在临沮的失利后,诸葛亮并未给予任何援兵,许多人因此批评诸葛亮缺乏远见。但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可能是想通过关羽的失败来为刘备找个借口,尽管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成立。关羽一生功勋卓著,是刘备的重要支柱,诸葛亮可能不得不采取牺牲关羽的方式来解决当时的困境,以维护刘备的局势。然而,章太炎的言论似乎更多是为了推卸刘备的责任,试图将锅甩给关羽。
那么,刘备为何会对关羽这么冷漠呢?这或许和关羽早年投降曹操有关系。关羽当时在曹操手下表现出色,参与了杀袁绍的重要战役,而刘备当时正处于袁绍的阵营。关羽的背叛迫使刘备逃离袁绍阵营,从此,他们的关系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信任。虽然关羽后来的五关斩六将又回到刘备麾下,但刘备心中始终有隔阂,或许这也是刘备为何对关羽始终抱有戒心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刘备在关羽掌管荆州期间,依然在荆州内部安插了自己的人来监视关羽。糜芳被任命为南郡太守,而关羽却被明确告知,荆州内的行政事务需要找糜芳处理,而非他自己。这意味着,虽然关羽名义上掌管荆州,实质上却处于权力边缘。关羽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能因为他过于信任刘备,认为他们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刘备必定会为他着想。然而,刘备毕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事,关羽不过是他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因此,刘备对关羽的冷淡和不支援,可能是有意为之。关羽失去荆州后,刘备虽然表面上愤怒并要求报仇,但实际上,刘备心中早已对关羽有所打算。最终,刘备出兵攻打东吴,并且让大家认为他是在替关羽复仇,但此时关羽早已去世超过一年。刘备为了保全自己的声誉,同时也给关羽一个交代,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综上所述,刘备对关羽的态度,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关羽的失误,而更多是刘备对过去的积怨和关羽投靠曹操的心结。关羽在刘备心中,或许早已不再是昔日的亲兄弟,而是一个需要掌控和利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