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成长的老友,二人一同征战南北,最终共同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尽管汤和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对他却只封了一个二品的“中山侯”。许多人为汤和感到不平,但汤和却心里有数,知道朱元璋的深意。
在朱元璋登基之后,汤和为了不引起过多的注意,变得更加谨慎。直到他63岁时决定辞官回乡,朱元璋问他有什么赏赐,汤和幽默地回答:“臣想要100个美人。”朱元璋听后大笑,反而因为这句话让汤和保住了性命。
从酒后失言到封侯
朱元璋与汤和的友谊始于乱世之中,早年汤和便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并在其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相比之下,朱元璋当时因担心牵连而选择了出家。然而,在一段时间后,朱元璋又决定加入起义军,并逐渐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才能,最终在郭子兴去世后,接管了起义军。
起初,汤和并未因朱元璋的快速崛起而心生嫉妒,始终忠诚地追随他,哪怕在战功上已经被后者超越。汤和深知朱元璋的心思,他的忠诚最终为他赢得了大明的胜利和荣耀。然而,一次酒后失言,汤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我镇守在这里就像坐在屋脊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这番话被心机深重的人传到了朱元璋耳中,虽然朱元璋没有立即追究,但汤和内心不禁开始惶恐。
当朱元璋终于登基,他开始为曾共同打江山的功臣们论功行赏。尽管汤和为立国做出巨大贡献,然而朱元璋封他为二品的“中山侯”,这令周围人都感到不解。汤和自己也很清楚,这是朱元璋的深思熟虑,封他如此低的爵位,实际上是在暗示他:虽然你为我立下了大功,但我仍然对你心存疑虑。
渐渐生疑的朱元璋
随着朱元璋坐稳皇位,他开始对曾经的战友展开清算。刘基、冯国胜等一系列开国功臣都因朱元璋的猜疑而遭遇惨痛结局。冯国胜曾是朱元璋的亲密战友,但由于其言辞中流露出对过去战功的怀念,朱元璋生疑,甚至派人去调查其家乡,最终冯国胜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
汤和深知自己的处境,他选择尽早主动辞去兵权,以免被卷入这场血腥的清算之中。汤和的辞官请求非常低调,表示自己年老力衰,已无法继续效力,只希望能回乡安度晚年。
聪明的应对与最终的平安
朱元璋对汤和的辞职表现出满意,但心中仍然有些不放心,于是询问他想要什么赏赐。汤和经过深思熟虑,回答说:“臣想要100个美人。”这一回答让朱元璋开怀大笑,也使他觉得汤和已不再有野心。朱元璋不仅为汤和赐下了100个美人,还特别为他安排了一场宫中宴会,赠送了他丰厚的财物与护卫。
虽然汤和得到了这些赏赐,但他并没有因此变得张扬。回到家乡后,汤和低调生活,不再自诩为功臣,也不与地方官员深交,反而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朱元璋对汤和的监视逐渐放松,最后,他彻底放下了对汤和的戒备,甚至亲自访问了汤和的家,看到昔日的英雄如今已衰老不堪,朱元璋感慨万分。
汤和最终活到了70岁,享年高寿,是大明初期少数能够善终的开国功臣之一。在他去世后,他被追封为东瓯王,谥号“襄武”,大明朝给予他极高的荣誉。汤和的聪明和高超的应对技巧,成就了他在乱世中得以善终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