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农民出身的皇帝。正因为他出身贫寒,即便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他依然保持着许多从小养成的习惯,这些习惯让那些在宫中长大的妃嫔们难以适应。朱元璋一生经历过极端贫困,因此他最喜欢回忆过去的艰苦岁月,从中体会甜美与得来不易的生活滋味。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家中排行第八,所以又名朱重八。1343年,他的家乡濠州遭遇严重旱灾,次年又接连遭受蝗灾和瘟疫。在这连串的自然灾害中,他的家人几乎全部遇难,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幸存。家境贫寒,他们无力为死去的家人安葬,只能用邻居赠送的一小块地,把亲人草草包裹在破衣里埋葬,然后各自逃命。
年少的朱元璋曾为地主家放牛,生活技能有限,后来投奔皇觉寺剃度为僧。寺中生活艰辛,他不仅要辛苦劳作,还常受老和尚训斥。可不久寺庙附近爆发饥荒,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开始四处化缘,过着近似乞丐的生活。
元末时期,大范围的天灾和长期的阶级矛盾,使农民陷入绝境,被迫起义反抗统治者。这些起义军因为头戴红巾,被称为“红巾军”。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开始了战乱生涯。战争有胜有败,一次战败后,他逃到一户农家。那是冬天,百姓因战乱而贫困,家中几乎没有食物。饥饿难耐的朱元璋几乎撑不下去,农妇见他可怜,用家中仅有的白菜梆子、菠菜、馊冻豆腐和少量米饭煮成了一锅汤。朱元璋狼吞虎咽,将这锅汤吃下,顿时感到全身温暖,也救了他的性命。农妇不好意思说材料简单,于是称这锅汤为“珍珠白玉汤”。
成为皇帝后,朱元璋虽能享受山珍海味,却对这些奢华食品厌倦,食不下咽。他回忆起那锅曾救命的汤,命令御厨制作,但无论如何都做不出当年的味道。后来,他找到了当年煮汤的农妇,请她再做一次,却仍无法重现记忆中的味道。为了勉励自己,他下令大臣和宫中的嫔妃们都必须品尝“珍珠白玉汤”。对于从未经历过艰苦生活的贵妃们来说,这道汤寡淡甚至难以下咽,有人因拒绝饮用而被打入冷宫。
然而,朱元璋的残酷远不止于此。他生前规定,所有没有子嗣的妃嫔和宫人必须随他殉葬。殉葬制度源于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王朝后时有时无。元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有严格等级制度和殉葬规定,朱元璋深受其影响,担心死后孤身一人,因此制定了殉葬法令。虽然出身贫寒,他凭借能力和野心成为开国皇帝,但他手上沾染了大量鲜血。
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子朱允炆继位,按照规定殉葬妃嫔四十六人,宫女十几人。这些被选中的妃嫔无法抗拒,无论如何哭泣哀求,命运都已注定。殉葬当天,宫中响起哀嚎声,太监将她们集中,供上最后一餐,然后在白绫上被迫自尽。即便她们仍眷恋人世,也被打晕,甚至灌入水银直至死亡,以保持容颜不变,更好服侍皇帝。直至明英宗朱祁镇时期,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才被禁止。
朱元璋虽出身贫寒,但凭能力和野心成为开国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后宫的奢华生活背后也隐藏着残酷的代价。历史告诉我们,与其嫁给权贵,不如追求平凡幸福,享受一生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