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0年,北宋元符三年,年仅24岁的宋哲宗赵煦病逝。由于他没有留下子嗣,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朝廷必须从他的兄弟中选出继承人。经过太后和宰相曾巩等大臣的商议,哲宗的弟弟赵佶最终登上皇位,成为北宋第八任皇帝,史称宋徽宗。
然而,这一选择却埋下了北宋灭亡的隐患。赵佶的父亲宋神宗和哥哥宋哲宗都是英明的统治者,在他们在位期间,北宋国力强盛,军备雄厚,甚至一度将西夏逼入绝境。可赵佶继位后,情况急转直下。他在位25年间,不仅治国无方,还大肆宠信江湖术士,挥霍国库,进行奢华的“花石纲”工程,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北宋在他手中逐渐陷入内忧外患的深渊。
二十多年后,北宋已经岌岌可危。此时北方新兴的金国迅速崛起,在灭掉辽国后,将目光投向宋朝。宋金战争爆发,靖康之变中,金军如潮水般攻入汴京,徽、钦二帝被俘,曾经繁荣的北宋最终灭亡。
在宋徽宗统治的末期,皇宫中还出现了令人恐惧的怪事:一种名为“黑眚”的怪兽频繁出没。《宋史》中记载,早在宋神宗时期,“黑眚”就曾现身寝殿;哲宗时期再次出现,每次出现似乎都预示着凶兆。宋徽宗在位期间,这种怪兽更加频繁,甚至白天也能见到。它体型巨大,形态多变,有时像龟,有时似驴,行动时伴随巨响与黑气,刀枪无法伤及,有时还能幻化成人形。御林军也束手无策。
实际上,“黑眚”并非真实存在的生物。在《春秋左传》和《汉书》中,“眚”被解释为灾难的预兆,古人常将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灾祸,附会成怪兽传说。现代科学认为,这些描述是古人迷信和缺乏自然知识的产物,也可能是历史学家为了强调“天命”而记录的异象。所谓“黑眚”,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警示,提醒人们王朝兴衰前必有异象,而不必当真。
参考资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