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四爪龙旗在喜马拉雅山脚下飘扬,见证着一段被冻结的时光。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神秘邻国不丹,至今仍在使用与大清黄龙旗极为相似的龙旗作为国旗。清朝灭亡已超过百年,而这个曾经的中国藩属国却成为唯一未与我国建交的邻国。
2023年10月,不丹外交大臣丹迪访华时表示“希望尽快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表态引发广泛关注。为何这个与中国历史渊源深厚的国家,至今未能与我国正式建交?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考量。
龙旗渊源:从大清藩属到“雷龙之国”
不丹与中国的联系可追溯至7世纪,当时不丹是吐蕃王朝的一部分。到清朝时期,不丹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1730年,不丹爆发内战,西藏地方首领颇罗鼐派兵调停。战后不丹主动内附,表示“率我布鲁克巴四部人众归附统驭天下之东方大国”。清政府对不丹领导人进行正式册封,确立了宗藩关系。
不丹国旗上的龙图案,与大清黄龙旗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19世纪后期,清朝设计出五爪黄龙旗作为国旗后,不丹也设计了自己的四爪黄龙旗,以示对清朝的尊重。
两条龙的区别在于爪数:清朝黄龙旗上的龙有五爪,象征皇权;不丹的龙只有四爪,表明其作为清朝藩属国的地位。如今,不丹自称“雷龙之国”,国旗上的龙图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象征着国家纯洁与统一。
不丹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在清朝晚期发生剧烈变化。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入侵不丹。面对英国侵略,不丹多次向清政府求援,但此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无力提供有效保护。
1865年,不丹在英不战争中战败,被迫签署《辛楚拉条约》,割让南部领土。1910年,英国又强迫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必须接受英国“指导”。
1907年,乌颜·旺楚克在英国支持下推翻德布王政权,建立旺楚克王朝,不丹彻底脱离清朝控制。
英国离开南亚后,印度于1949年与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继承了英国对不丹的控制权,明确规定由印度控制不丹的外交权。
不丹外交政策需接受印度“指导”,特别是1949年的条约中明确规定不丹进口武器装备需经印度政府同意。印度还通过经济手段施加影响,不丹近80%的出口商品销往印度市场。
现实困境:夹在中印之间的神秘国度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部、东部和西部三面与中国西藏接壤,南部与印度相连。全国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0万。
不丹首都廷布距离中国边界仅45公里,但却是亚洲唯一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迄今为止,不丹与全球5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未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任何一个建交。
印度对不丹的控制极为严密。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印度进一步加强了对不丹外交的管控。印度将不丹视为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区,特别是保护其脆弱的西里古里走廊。
不丹经济相对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不丹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加密货币寻求经济突破。
中不关系出现转机的重要标志是2021年10月双方签署的《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备忘录的签署,表明中不两国已就解决边界问题达成基本共识。
2023年10月,不丹外长访华,与中国签署《关于中不划界勘界联合技术小组职能的合作协议》,进一步落实备忘录内容。在访华期间,不丹外长明确表达希望尽快与中国建交的意愿。
这些动向表明,不丹正在谨慎尝试摆脱印度控制,寻求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特别是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不丹加快了与中国接触的步伐。
不丹也在积极拓展经济渠道。2023年,不丹在南部城镇格列普设立加密货币经济特区,将比特币、以太坊和币安币纳入国家战略资产储备。不丹还利用丰富水电资源发展加密货币挖矿,成为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未来展望:冰雪消融还是漫长等待?
中不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障碍仍是印度的态度。尽管2007年不丹与印度修订了条约,删除了不丹外交受印度“指导”的条款,但新条约中仍规定不丹“不能损害印度的利益”,为印度干预留下了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不可能轻易放弃对不丹的控制。若不丹与中国建交,印度东北地区将直接暴露在中国的影响范围内,这是印度难以接受的安全威胁。
然而,不丹民众对真正独立的渴望日益强烈。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地方,正在努力寻求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之道。
不丹的龙旗是否会继续飘扬,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外交选择,更是整个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缩影。
不丹旗帜
不丹的龙旗依然在喜马拉雅山风中飘扬,而边境线的另一侧,中国游客已能通过加密货币支付系统预约不丹的旅行。这个曾被称为“云中国度”的地方,正在谨慎地向世界敞开大门。
或许不久的将来,这条四爪龙将成为连接而非隔阂的象征——毕竟,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