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影视剧中,鳌拜通常被描绘成一个反派人物,目无君主、甚至有篡位的阴谋。然而,历史上的鳌拜却是大清的功臣,曾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巴图鲁”,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康熙帝登基后,鳌拜确实是顺治留下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很快便凭借自己的权势,成为一位权倾朝野的重臣。然而,虽然鳌拜并没有实际篡位的意图,康熙帝却依然无法容忍他存在。那么,为什么康熙帝不能容忍鳌拜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康熙帝是皇帝,他不希望任何人分割自己的权力。即便鳌拜没有篡位的心思,但如果他继续掌控大权,那对皇权来说,依然是一种威胁。
从历史来看,不论一个皇帝是英明还是昏庸,基本上都不喜欢权臣。因为在他们眼中,天下是皇帝自己的,就算他再不济,也不愿看到手下拥有与自己平等的权力。身为权臣的鳌拜,不仅掌握着巨大的权力,甚至在朝堂上拥有自己的势力,这种情况对于皇帝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皇帝永远无法完全信任权臣,毕竟历史上,权臣篡位的案例屡见不鲜。即便是没有篡位的打算,废立皇帝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因此,皇帝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对于康熙帝来说,鳌拜的存在显然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虽然鳌拜名义上仍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但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或已去世、或年老体弱,根本无法再制衡鳌拜的权力。更重要的是,康熙已经到了可以亲政的年龄,但鳌拜却始终不肯放权,这让康熙感到非常不满。事实上,苏克萨哈早就对鳌拜的专权行为不满,趁着康熙即将亲政,主动辞去了辅政大臣的职务。通过这一举动,苏克萨哈实际上是在逼迫鳌拜让出权力,但鳌拜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依旧固守自己的权力。
在康熙看来,鳌拜已经完全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行为越来越放肆。于是,康熙决定采取行动,铲除这个威胁,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这也成为了康熙帝最终决定除掉鳌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