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是清朝时期的名将,关于他的家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他被雍正皇帝抄家时,究竟抄出了多少家产呢?
根据史料《署理杭州将军事务鄂弥达等奏报年羹尧家产变价折》的记载,年羹尧的家产大致包括:金器物品3210两,银器物品50724两;房产折算为1100两银子;一些细毛裘衣、古物、字画等贵重物品被直接送往宫廷,其他财物折算为8923两银子;年羹尧家里有304名家人,按人头折算为3285两银子,另外还有45头骡、驴、马、牛,折算为683两银子。
这些数字看似精确,但若仔细分析,仍有不少疑问。首先,雍正二年(1724年)公布的年羹尧罪状中提到,年羹尧的财富约为300多万两银子,但最终查抄出的家产却不到30万两,差距相当大。其次,许多家产没有折算成银子,尤其是送入宫廷的贵重物品,比如细毛裘衣、古董和字画等。这些物品的价值未被估算,造成了无法准确计算的困惑。
这些问题中,第一个疑问比较容易解释:部分资料并没有完整记录。在《清实录》中记载,雍正皇帝命令将年羹尧家中的百万两现银直接押运到西安,用于补偿年羹尧在川陕地区造成的亏空,但这一情况并未在奏折中提及。另一点是,《清实录》主要记录了年羹尧的“进项”,但没有详细列出他的“出项”。比如,年羹尧在失去职务后,仍然为许多随身的亲信提供豪华待遇,包括为亲军和轿夫提供住宅和资金,甚至在康熙五十九年曾一次性奖励一名仆人3000两银子。由此可见,年羹尧在花钱方面十分慷慨,甚至在失去职位后依旧挥霍,这也可能是为何他家产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疑问是关于史料遗失或缺乏记载的原因。清朝政府采取过严格的政策,常常销毁或篡改记录,尤其是涉及宫廷或八旗的内容,因此很多细节都无从得知。幸好,通过乾隆九年(1744年)的一份奏折《兵部左侍郎为暂借户部库银兴修房间由》,可以确认年羹尧确实拥有一些田产,大约四百亩,折算成银子约600两。除此之外,年羹尧还在直隶保定、定州和浙江杭州各地拥有房产,总价值约为1100两银子。不过,关于年羹尧在北京的房产数量尚未确定,史料中提到他至少有一处房产,且有证据表明他继承了李煦的房产,可能在北京拥有两处房产。还有一处位于大兴、宛平县的房产,约有1450间房,按照每间10两银子的标准计算,折算成银子应为14500两。
另外,年羹尧涉及商业活动的金额也相当可观。据史料记载,他曾参与贩运四川木材的生意,涉及金额高达8200两银子;他还参与了行盐事业,总额高达222300余两,这些商业活动的金额相当庞大。
关于第三个问题,由于年羹尧家产的具体清单缺乏详细记录,无法完全确认他的家产总值。已知的财物总计约为8923两银子,另外通过李煦的家产记录推算,年羹尧在北京城的房产和金银财物价值约为1631两银子。但这些只是年羹尧家产中的一小部分。
根据清实录的记录,年羹尧家产中还有四个部分的价值无法估算。第一部分是送进宫廷的裘皮、古董、字画等物品,这些没有估价,直接送往宫廷。第二部分是年羹尧的儿子年福运送到北京的金银财物,这部分物品目前没有详细记录。第三部分是年羹尧在直隶保定和定州的房产及其内的财物,这些财物都是从西安押运过来的,应该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第四部分是年羹尧分布在各地的金银财物,尤其是从陕西等地押运至其他地方的财富,数量庞大,至今无法准确估算。
通过对其他同时期被抄家官员的家产记录的对比分析,像宋致被抄家的家产大约为5505两银子,而年羹尧的财产应该远超这个数额。综合所有已知数据,年羹尧的家产大致估算为15950两银子,且这一估算值是基于低价折算,实际数值可能更高,堪称富可敌国。
从这些资料中不难看出,年羹尧的财富不仅庞大,而且来源广泛,包括银器、房产、商业活动等。雍正皇帝的抄家虽然让我们得以窥见年羹尧的部分家产,但仍有很多财富未能被完全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