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送走曹家三代人,居然还苦等到70岁才夺位,他为什么要隐忍
迪丽瓦拉
2024-11-23 23:22:01
0

原标题:司马懿送走曹家三代人,居然还苦等到70岁才夺位,他为什么要隐忍

公元249年2月5日,老狐狸司马懿趁着曹爽陪曹芳去祭陵,号令三军控制洛阳。从他当东汉臣子,再归于曹操麾下,而后送走曹家三代人后,直到70岁的年纪才发动政变,除掉了曹家的亲信,夺取到魏国的大权。那么,他为何非要在70岁才去夺位,他为什么要隐忍?为何非要拖到古稀之龄才亮出獠牙呢?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百姓苦不堪言,在这种惨无人道的背景之下,魏郡的张氏三兄弟张角、张宝、张梁冒了出来,他们用所谓的法术咒语为人治病,很多生病的百姓不吃药便全然痊愈,信奉他们为活神仙。就这样,追随张氏三兄弟的人越来越多,高达数十万人左右,遍及青州、徐州、幽州、冀州以及荆州、扬州、兖州、豫州。

公元184年,张氏三兄弟带领他们的部下发动暴乱,由于他们头裹黄巾的缘故,这批暴动的队伍被叫作黄巾军。虽说这次暴动仅在一年时间内,便被东汉朝廷平定,但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埋下了引子。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一统天下的不是蜀国讲仁义的刘备,也不是东吴孙权和魏国曹丕,竟然是被司马家族收入囊中,这跟司马懿有莫大的关系。

司马懿作为司马家族的传奇人物,他年少时便显露了聪明过人的一面。因汉室王朝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不想在曹操这种挟天子令诸侯的奸臣手下做事,谎称自己犯上风痹病,正常生活都成问题,无法为曹操效力。

曹操本就是个老奸巨猾的人,他怎么会相信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当即派手下连夜探查,探子看着司马懿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同得了风痹一般无二,立马回去汇报曹操。曹操听闻后,也就歇了让司马懿给自己当谋士的念头。

直到建安13年,曹操担任丞相后,他的堂兄曹洪认为自身才学不深,想让司马懿指点一二,司马懿本就不想和曹家人来往,于是装着拄拐的样子没去,曹洪因此记恨司马懿,却跟曹操告状。

曹操得知后,强行下令让司马懿当文学掾,主要负责文书教理之类的工作。司马懿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可他已经摸了一次,若是再拒绝曹操恐怕小命难保,再加上当时汉室王朝已经衰落,他所在的司马家族必须要找一个霸主依靠,而当权者是曹操,对方还打败了袁绍,一举拿下中原,成为三国最强大的势力。

为了自己的家族,司马懿只能顺从,开始为曹操效力,甚至加入支持曹操称帝的大军中,也因此渐渐获得曹操的信任。司马懿为什么支持曹丕,又是如何从曹家三父子手中夺取魏国的呢?

曹操当上魏王后,下令让司马懿当曹丕的老师,两人长期相处下,关系日渐深厚,而后曹操对司马懿有怀疑之心,想在死之前除掉他,也多亏曹丕出面维护,司马懿才保住性命。除了这两点之外,司马懿也存在一定的私心,曹操年纪已经老去,他的位置迟早会被他的儿子代替,既然如此,他提前选择曹丕,助他登上皇位,司马家族会发展得更加稳定。

最终,也如司马懿所愿,曹丕坐上了皇位,在他临终时,让司马懿、曹真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也是在魏明帝上位时期,司马懿再无他人压制,官职屡次升迁,先后担任魏国的抚远大将军、太尉等重要职位。

明帝即将驾崩时,他将幼帝曹芳托付给了司马懿和曹爽。在曹芳继位后,曹爽对司马懿有为排挤,总想压对方一头。

公元249年2月5日,司马懿趁着曹爽陪曹芳去祭陵,号令三军控制洛阳,从这一刻开始,曹魏的江山被司马氏掌控手中。

司马懿作为三国后期第一谋士,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大军擒斩孟达,成功抵御诸葛亮的两次北伐,还平定过辽东地区,对当时的农耕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他当东汉臣子,再归于曹操麾下,而后送走曹家三代人后,直到70岁的年纪才发动政变,除掉了曹家的亲信,夺取到魏国的大权。

回顾他的奋斗史,可谓险象迭生,只是司马懿有一点让人很迷,他为何非要在70岁才去夺位,这个年纪颐养天年远离争斗不是更好吗?再或者他实力不济,不敢同曹操、曹丕或是曹睿较量吗?其实他在意气风发的年纪,暴露过野心,以至于曹操屡次想除掉他,也正是因为他察觉有生命危险,处处被曹家人防备,司马懿只能选择做小伏低,乖乖为曹操效力。

当然了,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想要崭露头角也不会有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曹操称王的时候,他身边的谋士多如牛毛,还有众多猛将,比如谋士程昱、荀彧、贾诩等人在,或者张辽、许褚、夏侯惇等都是拔尖的人才。

当时的司马懿想要显露本事,谁会当回事儿呢?加上他自身的官位很低,曹操根本不可能把他放在眼中,也轮不到司马懿为曹操出主意,即便当时的司马懿确实有过人的才华,他也根本没机会表现。直到曹丕上位,他在朝廷的地位才渐渐提升,司马懿被曹丕重用之后,是如何掌握魏国兵权的呢?

曹丕很欣赏司马懿,除了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外,也因为他在曹丕同曹植夺嫡之争中出了不少力,才获得曹丕更多的认可。在当时,天下还陷入纷争不断的境地,谁如果可以控制一个国家的兵权,那就意味着掌控了朝堂。司马懿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他在曹丕继位后快速升官,很快成为魏国核心层的人物,但他负责处理一些政务,根本没有掌兵的机会。

在曹丕的心里,他也不会乐意让司马懿掌兵权,说到底,司马懿还是个外人,根本没有自家人可靠。那么,司马懿为何还是拿下兵权了呢?

古代人的寿命普遍都很低,偏偏司马懿是个长寿命,单这一点就胜过了曹家三代帝王,后来他掌握大权后,还熬死了曹真和曹休,可见他真的是太能活了。

记得在曹丕临死之前,他留下的几个辅佐大臣中,单单就只有司马懿一个有资历的大臣,加上魏国发展到后期,人才缺少,司马懿自然而然可以掌握兵权。那么他掌控魏国兵权,为何不立即起兵呢?

这里,还有必要提一下魏明帝曹睿。在他看来,司马懿是曹丕留下辅佐自己的大臣,在朝中资历甚高,称得上是三朝元老,后来又掌握兵权,对这样的人,他心中有很强的忌惮之心。司马懿察觉到魏明帝的忌惮,掌握兵权后,变得格外小心起来,毕竟此时的他在朝中的势力并不算很庞大。

幸亏司马懿运气比较好,当时的魏国极为缺乏人才,司马懿对打仗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曹睿即便防着司马懿,也不得不重用对方,让曹睿无奈,是他命数太短,被司马懿送走后,皇位由曹芳坐了上去,他尚且年幼,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只能靠大将军曹爽称起来。

但曹爽勇气可嘉,却并不是聪明的人,司马懿年岁已高,却看出了可以出手的机会,于是他才假装畏惧曹爽,让对方失去戒备心,而后夺取了魏国政权。

不得不说,司马懿成功上位真的离不开运气。在三国前期,或许他并不出众,可是他长寿这一点足以打败很多人,加上魏国缺人才,他终于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司马懿本身就是一个极具野心又有耐心的狠人,他将魏国收入囊中是迟早的事情。虽然他等的时间久了点儿,但在临终之前夺位成功,算得上是一位枭雄。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他能隐忍,深藏不露,该出手时又快准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看似平凡的人物,往往因为一时的决策或行动,能够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孟达便是其中之...
原创 文... 历史上有一位人物,名叫阿桂,他不仅是一位常胜将军,还是一位几乎不识字的勇猛战士。关于他,有一部古装喜...
原创 正... 大家都知道太史慈是江东的第一武将,甘宁屈居第二。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排名,毕竟在小说中,罗贯中塑造...
独家重磅!拍卖会捡漏丰臣秀吉手... 在日本战国历史的研究中,“本能寺之变”无疑是包裹着最多谜团的历史悬案。织田信长为何身死?明智光秀为何...
原创 秦... 在朝鲜平壤市区牡丹峰脚下,一座名为“汉乐浪郡侯官墓”的古迹静静矗立。这座公元1-2世纪的汉代砖室墓,...
原创 嘉... 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与慈禧太后不同,尽管她曾有过让自己儿子继位的想法,但她并不敢违背嘉庆帝的...
原创 梁... 水泊梁山的故事广为人知,许多人都被其中108位好汉的义气所感动。对这些英雄来说,武艺高强虽然重要,但...
原创 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时期。而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司马懿作为一个...
原创 蒋... 老蒋退守台湾时,不仅带走了大量财富和国宝,还特别带走了几位国民党高官的妻子。对于这些太太的名字,蒋介...
原创 纣... 首战即决战,关键一战决定命运。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并不像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发生过多次战斗,实际上只有一...
原创 在... 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李世民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因此在李渊...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物。书中他与诸葛亮不断斗智斗勇,最终因...
原创 朱... 朱元璋所生活的时期,正是元朝末期。那时,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的生活极其贫困,社会动荡不安。朱元璋...
原创 吴... 在三位将领中,韩信最强,其次是白起,最后是吴起。那么,为什么说吴起最弱呢? 吴起生活在战国时期,而战...
原创 黄...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中,涌现了大量后来在敌我双方阵营中都极具影响力的名将。其中有一些学员在军事生涯...
原创 蜀...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刘备这位曾靠卖草鞋起家的英雄。刘备在建立了蜀汉小朝廷后,将国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
故宫里的大缸,有啥用处? 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介绍,这些缸其实大有用处:它们...
原创 妲... 说起来妲己这号人物,大伙脑子里第一反应准是《封神演义》里那长着狐狸尾巴的妖妃吧?挖比干心、造炮烙刑,...
原创 王... 公元295年,晋惠帝在位时,洛阳的武库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对这场灾难,实际掌控政权的张华首先...
原创 咸... 提到咸丰皇帝,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慈禧和慈安,这两位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