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关羽自荆州出兵北伐,进攻襄阳和樊城,但在此过程中,东吴的吕蒙趁机偷袭荆州,导致关羽的后路被截断,最终在麦城兵败。若糜芳没有投降,而是坚守荆州,关羽的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时期一次极为重要的战役,它对整个三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实上,这次北伐并没有得到刘备的明确授权,关羽自作主张,主要因为刘备在接连征服益州和汉中后,已经自立为汉中王,形势大好,封赏了许多文臣武将,关羽虽然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却始终未能立下显赫战功,这让一直骄傲的他心生不满。于是,关羽决定率领荆州的蜀军北上,攻打曹魏的襄阳和樊城。
初期,关羽的进攻势如破竹,曹操派出于禁率领七军驰援,却被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了于禁和庞德,关羽的声势达到了顶峰,连曹操也准备从许昌迁都。然而,这时司马懿献计建议曹操联合东吴抵御关羽,东吴当然不甘心看着关羽如此强势,特别是荆州是东吴的重要战略重地。
东吴自古以来就对刘备占领荆州心怀不满,尤其在鲁肃去世后,接任都督的吕蒙并未顾忌孙刘联盟的关系,反而选择了主动出击。当关羽率军北上,荆州的防线显得空虚,这便为吕蒙提供了可乘之机。吕蒙决定白衣渡江,率领伪装成商人的前锋部队,悄无声息地攻占了关羽在江边的烽火台,之后主力军大举渡江,成功地夺取了荆州的南部重镇。
荆州失守后,关羽得知消息,急忙从襄阳、樊城撤军回防,却遭到了东吴的伏击。由于失去荆州这一后方支持,关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士气低落,最终在麦城兵败,身死。若糜芳当时没有投降,而是坚持坚守荆州,关羽的命运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糜芳本身并非一位有出众能力的将领,他的军事经验和统帅才能都相对较弱,且留守荆州的兵力也相当有限,主要是一些战力较弱的部队。相比之下,吕蒙是东吴的精锐将领,他既有勇猛的战斗力,又具备高超的智谋。吕蒙的军队显然比糜芳手中的力量强大得多,即使糜芳不投降,凭借当时吕蒙的兵力和战术,夺取荆州也是迟早的事情。若糜芳坚守,最终可能会迎来更为悲惨的结局——荆州被破,糜芳可能会被杀,而关羽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援助。
此外,吕蒙成功击败关羽并夺取荆州南郡、零陵、武陵等重地,为东吴实现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这不仅让东吴获得了重要的地理优势,也为吕蒙赢得了更高的政治地位和荣誉。
关羽失利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糜芳的投降,而在于关羽的决策。关羽本应守住荆州这一战略重地,但他贸然北伐,导致了两面夹击的局面。即使关羽在荆州沿江部署了烽火台,但由于防线薄弱且战力有限,一旦出兵就注定要面临东吴和魏国的双重压力。可以说,关羽的失败与糜芳的选择并无太大关系,真正的关键在于他在北伐中冒险的决策,这也导致了他最终的覆灭。
总之,关羽的失败与糜芳是否投降关系并不大,真正的转折点在于关羽自信过度,忽视了背后潜藏的危险。无论糜芳是否投降,关羽最终的命运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