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有一个铁律:事后看来必然发生的事情,在当时往往是毫无征兆的——尤瓦尔·赫拉利
我们先来谈谈秦始皇。在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整个大秦帝国几乎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其他任何人都不算是“人”。秦始皇就是大秦帝国的化身,大秦帝国也就是秦始皇。他的权力集中到极点,赵高、李斯、王翦这些人不过是执行他意志的工具,他们的行动从来都是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来做,毫无个人的想法。你不要以为李斯写了《谏逐客令》,就证明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李斯的意志完全是在秦始皇允许的范围内,他的行动从来不超出这个边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斯这么容易被赵高所操控。
赵高并非无能之辈,他不仅是个法律专家,还是个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他的聪明在于总能准确猜测秦始皇的意图,然后提供具体的法律条文,成为了秦始皇意图的忠实执行者。无论是残暴还是伟大,秦始皇的统治让这些人精神上、思考方式上都深深依赖于他。
但是,秦始皇死了,而大秦帝国似乎依然存在。我们要明白,秦始皇和大秦帝国的关系就像是一个整体,几乎无法分开。他的个人色彩已经完全渗透到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当秦始皇去世后,帝国急需一个“新秦始皇”来继承一切责任。这时,李斯和赵高的任务就是寻找这样一个新领袖。
问题是,李斯和赵高并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只能被选择,而没有能力去选择合适的人。然而,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个权力。
人性有一个弱点——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相信自己喜欢的人,反之,则抗拒做正确的事,甚至不愿意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是每个人的潜在弱点,而伟大的人往往能够克服这一点,他们会接受现实,敢于承受痛苦,能够与自己讨厌的人共处而不产生冲突。
赵高显然没有克服这个弱点。过去,他的目标是“让秦始皇高兴”,因为秦始皇高兴,他就会得到宠信,做事也得心应手。但当秦始皇死后,赵高的目标转向了秦二世胡亥,因为胡亥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而且,胡亥还听从赵高的话,这让赵高比对秦始皇还要喜爱胡亥。
赵高掌握了选择“新秦始皇”的权力,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选择基于个人的喜好,而非国家的利益。大秦帝国的灭亡,其实正是从赵高个人的“喜欢”开始的。他并不打算让秦朝灭亡,毕竟这样做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只是单纯地喜欢胡亥而已。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99%的事业都毁于“个人喜欢”。李治喜欢武媚娘,导致大唐帝国几乎被腰斩;咸丰喜欢那拉氏,导致清朝政权深受制约;而朱由校则热衷做木匠,导致魏忠贤如日中天,权力逐渐倾斜。这些例子都证明了“个人喜好”在历史中的巨大危害。
大秦帝国的崩塌,不是偶然,而是由于赵高的个人选择,导致了整个帝国的权力体系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