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爆发了著名的官渡之战。虽然袁绍拥有10万兵力,而曹操仅有3万,但曹操凭借一场巧妙的偷袭,烧掉了袁绍的大军粮草,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战斗。然而,袁绍虽然没有在官渡之战中死亡,但他在返回冀州后,还花了时间平定叛乱,并在202年去世。
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继续与曹操抗衡,直到207年才彻底败北。可以看出,曹操花费了8年时间,才终于消除了袁绍集团的威胁。在这8年中,曹操的后方防线空虚,其他势力显然有机可乘。那么,刘备和孙权在这段时间里都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趁机发起进攻?
刘备的行动
在官渡之战爆发时,刘备正处于困境中。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后,投靠了袁绍,并参与了官渡之战。同年,黄巾军在汝南响应袁绍,刘备便带着关羽等人前往汝南,但他并未在曹操的后方做出什么显著的影响。
公元201年,曹操击败袁绍后,派遣大军进攻刘备,刘备无法在中原立足,只能南下投靠荆州牧刘表。虽然刘备的兵力有限,无法在曹操后方重创曹军,但他仍然做了许多事情。在曹操平定河北的8年间,刘备积极在荆州地区招募兵员,并结交了大量人才,比如徐庶和诸葛亮等人都加入了他。正是这些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使得刘备能够在208年曹操南下时,获得大量荆州人士的支持,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公元202年,刘备还在刘表的支持下发动了博望坡之战。当时,刘表试图借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机会,袭取许都,派刘备带兵北伐。刘备一路打到叶县,距离许昌已经非常接近,给曹操的中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曹操随后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将领前来反击。刘备设下计谋,故意与夏侯惇交战并假装撤退,诱使曹军追击。当曹军追进狭窄的山道时,刘备的伏兵突然发动攻击,成功打乱了曹军阵形,夏侯惇和于禁险些被围困。虽然最后刘备未能彻底打败曹军,但这次战斗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并提升了其威望。
孙权的行动
与此同时,江东的孙权也并没有在这段时间北上进攻中原。官渡之战爆发时,孙策曾计划秘密调兵袭击许都,但不幸遭到许贡门客的刺杀,孙策去世。随后,年轻的孙权继承了孙策的位置,成为江东的主公。孙权首要任务是稳住江东的局势,平定内部的叛乱,因此他并未有北伐的打算。
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和刘表之间有着深厚的仇怨。早在公元191年,袁术派遣孙坚进攻刘表,结果孙坚在与刘表部将黄祖的战斗中阵亡。自此,孙策、孙权兄弟一直怀有为父报仇的心愿。孙权继位后,多次率军进攻黄祖所在的江夏郡。最终,在208年春,孙权第三次发动进攻,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斩杀黄祖,成功征服江夏,打通了进军荆州的道路。
因此,刘备和孙权虽然未能在曹操平定河北期间直接发动进攻,但他们分别通过稳固自身的力量,逐渐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特别是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为日后的赤壁之战和扩张打下了关键的基础,而孙权则通过解决与刘表的恩怨,成功巩固了江东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