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联(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书经·虞书·舜典》
【解读】
晨起,阅读《书经》,随手翻开一篇“夔龙礼乐”,感悟颇深。《书经·舜典》中帝舜与夔、龙的两段对话,构建了中华礼乐文明最原始的基因图谱。夔执掌乐教以化育人心,龙司纳言之职以通达政令,二者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共同织就了礼乐制度的经纬线。这种“乐以和神,礼以辨体”的制度设计,不仅塑造了上古社会的治理范式,更在数千年文明长河中沉淀为“夔龙礼乐”的文化符号,成为理解中华文明特质的密钥。
夔的礼乐实践暗藏“中庸”之道。当夔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时,展现的不仅是原始巫术的仪式感,更是通过音律调和实现“直而温,宽而栗”的人格塑造。这种“声依永,律和声”的音律体系,将人的情感表达纳入“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秩序框架,使个体情感升华为集体伦理。正如《乐记》所言“乐者,天地之和也”,夔的礼乐实践本质上是将自然节奏转化为社会节奏,在“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张力中寻找平衡点,使狂欢式的原始舞蹈升华为礼乐教化的文明仪式。而今日的移动通信企业正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的魄力,将这种礼乐之道传承转化为创新动能。譬如,中国移动通过“诗言志”式的价值观培训,将“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员工的行为准则;通过“歌永言”式的动感地带大学生音乐联赛,持续引领校园音乐生态的升级迭代;更通过“声依永,律和声”的团队协作机制,在5G技术研发中实现跨部门、跨文化的和谐共振。正如《沧海一声笑》中“苍天笑,纷纷世上潮”的豁达,中国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谁负谁胜,天知晓”的从容——既积极参与竞争,又超越简单的胜负之争,追求技术突破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龙的纳言之职则凸显“允执厥中”的政治智慧。纳言官不是传声筒,而是政令的“过滤器”与“校准器”。“夙夜出纳朕命,惟允”的职责要求,强调政令传达的准确性与权威性。这种“纳言”制度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的政治哲学:它要求传达者既要准确理解君主的意图(“出纳朕命”),又要确保政令的公正性(“惟允”)。这种双重约束,既防止了信息传递的失真,又避免了权力运行的独断,形成了早期政治体系中的制衡机制。当我们将夔的乐教与龙的纳言对照观察,会发现二者恰好构成了“礼”与“乐”的双重维度:乐教培养内在的道德自觉,纳言规范外在的政治秩序,二者如车之双轮,共同驱动社会的良性运转。在腾讯的“开放平台”战略中,这种智慧得到了现代演绎。腾讯通过“纳言”式的用户反馈机制,将亿万用户的“民意”转化为产品优化的动力;通过“夙夜出纳”式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用户需求在24小时内得到回应;更通过“惟允”式的公平分配机制,在微信生态中实现开发者、用户与平台的共赢。而中国移动的“三个一”服务举措则将“纳言”智慧推向新高度。其发布的十项客户服务承诺,如“套餐变更,限时办结”“营销免扰,一键举报”,通过“服务监督平台”实现客户诉求的直通直达,恰如“堲谗说殄行”的现代版——以制度化手段过滤失真信息,确保“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夔龙”二字联用,不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并称,更是对“礼乐”制度完整性的强调。这种典范化的传承,在历代典籍中不断被强化:从《周礼》对乐官制度的完善,到《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再到《史记·乐书》“夫礼乐明备,则天地昭察”的哲学升华,夔龙礼乐的基因始终在文明的血脉中流淌。甚至在今天的国学复兴中,“礼乐”依然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标识,这种文化记忆的延续性,恰恰证明了《舜典》制度设计的生命力。从夔龙典故到礼乐天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古代治国的智慧,更是中华文明对“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永恒追问。真正的大国之治,不是冰冷的规则堆砌,而是道德的滋养、艺术的浸润与政令的精准;不是单维度的管控,而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和谐共生。当我们在故宫看到编钟依然能奏出清越之音,在都市听到《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依然传唱着“江山笑,烟雨遥”的旋律,在乡村通过卫星电话共赏明月、AI语音助手精准传达每一条政令,便懂得“夔龙礼乐”从未远离——它活在每个遵守规则又心怀苍生的日常瞬间,活在每个“允执厥中”的道德选择中,活在每个追求“神人以和”的理想主义者的呼吸里。这,正是文明基因生生不息的传承,让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注:侵权必究!任何形式的复制、改编、传播均需得到作者许可,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