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末年的三国时期,虽然人们常说历时90年,但如果严格计算,从东吴的孙权称帝,到蜀汉灭亡,“三国并存”的实际时间只有34年。在这短暂而动荡的三国时代,有一个关键战役搅动了整个天下格局,那就是关羽北伐,也称“襄樊之战”。
关于关羽北伐,民间传说他曾“水淹七军”,但这更多是《三国演义》的文学加工。《三国志》记载,关羽并没有蓄水决堤,而是正值七月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冲击樊城的洪水多为自然形成。在这种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关羽先后击败庞德、擒获于禁,从荆州刺史到地方水贼,多数势力纷纷投降。
从中国历史来看,用水攻的战役非常罕见。水攻的破坏不仅包括摧毁建筑和农田,还会带来尸体泛滥、瘟疫等次生灾害,比火攻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持久。
至于襄樊之战的起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关羽是为了配合刘备夺取汉中,也有人认为是为了营救汉帝。但无论如何,关羽北伐最终未能成功,这也成为许多三国迷心中的“意难平”。
那么,关羽为何选择水路作战?游戏《三国志·战略版》出品的历史短片《川流:驿人》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建安二十四年的前一年冬天,《三国志·武帝纪》提到,“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曹瞒传》则指出,只要坚守,等到曹操大军和关羽援军到达局势可逆。这暗示,侯音可能试图通过送信请求关羽援助,而《川流:驿人》便以此为历史基础进行了创作。
短片传达了一个理念:“小人物也能创造历史”。即使在浩瀚的时间长河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一滴水,汇聚起来便形成川流。
此外,《三国志·战略版》为了增强玩家代入感和历史体验,设计了六大出身系统,让玩家在襄樊之战剧本中可以扮演不同身份,探索多条发展路线,体验同一战役中不同的历史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