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刚刚建立时,朱元璋非常重视国家的外交事务。他曾派遣使者前往日本,希望与日本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当时日本的亲王接见了明朝的使者,看到上交的礼物时,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因此不仅拒绝向明朝进贡,也不愿称臣,并且还杀害了5名明朝的大臣。这一事件让朱元璋非常愤怒,他决定要派兵攻打日本,好好教训这个不知好歹的国家。然而,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却劝阻了朱元璋。刘伯温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声誉,人们称他为“诸葛亮三分天下,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他的才智是不可忽视的。那么,为什么刘伯温会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呢?
首先,刘伯温认为攻打日本非常困难。虽然从实力上看,日本显然不是大明的对手,但战争不仅仅是看双方的兵力对比,战局也不仅是双方对攻那么简单。日本是一个岛国,与大明隔着一片浩瀚的海洋。历史上,元朝曾多次试图征服日本,但都因海上遭遇巨大损失而失败。即使朱元璋水战有一手,也不能仅凭几艘船就能征服日本。再加上日本位于千里之外,明朝远征日本不仅要克服海上的困难,还有可能遭遇台风等天气因素的影响,距离优势和气候优势都在日本这一方。因此,刘伯温认为,即使成功打败日本,也无法真正征服这个岛国,打了也难以完全控制,反而可能给大明带来更大的麻烦。
其次,明朝刚刚建立,国内政务尚未稳定,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明此时急需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安抚百姓。经过多年的战乱,百姓已经厌倦了战争,渴望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此外,虽然蒙古已经被驱逐,但北方的蒙古势力仍然对大明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如果此时大明忙于对外开战,不仅无法集中精力发展国内,反而可能给了外敌可趁之机。因此,刘伯温认为,当前的大明更需要专注于国内事务,稳定政权,恢复民生,而不是冒险与日本开战。
最后,刘伯温还认为,日本根本无法对大明构成威胁。虽然朱元璋因遭遇侮辱而愤怒,但从战略上讲,日本对大明并不构成实际威胁。此时大明已经摆脱了蒙古的压迫,正处于重新崛起的阶段,而日本的力量无法与之相比。因此,刘伯温坚持认为,不值得为了报复日本而发动一场战争,毕竟这场战争可能耗费大量资源和人力,却未必能够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综上所述,刘伯温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是因为他认为战争难度过大,国内局势尚未稳定,而日本本身也不足以对大明构成威胁。最终,朱元璋听从了刘伯温的劝告,放弃了攻打日本的计划,集中精力处理国内事务,确保大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