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周恩来担任新中国的总理。为什么周恩来会被选为总理?这个决定得到了党内外的广泛认可,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周恩来个人的独特魅力。
自1920年代起,周恩来便积极参与中国革命,并在多个关键时刻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从南昌起义时的军事指挥,到长征途中处理危机,再到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与国民党进行的复杂斡旋,周恩来始终活跃在政治、军事、外交的最前线。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不仅主导了国共谈判,还在解放战争的策划和推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系列历史性的贡献,让周恩来成为党内既具革命经验又具执政能力的领导人。
朱德曾评价周恩来:“周恩来是个好管家,历来是管家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党内对周恩来行政能力的高度认可。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国家政权刚刚建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总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周恩来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出色的执行力,成为了各方共识中的理想人选。
1949年春,毛泽东在西柏坡的会议上明确表示:“周恩来必须主持政府工作。”这一决策得到了朱德、刘少奇等党内领导人的全力支持。不久后,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时,提到新政府领导人时说:“你们不是有个现成的总理吗?”他说的“现成的总理”就是周恩来。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表明党中央已经预见到新政权面临的艰难挑战。周恩来那种“思考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事务敏捷如电火行空”的能力,正好符合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所需要的领导素质。因此,周恩来担任新中国总理的决定,得到了全党及各民主党派的普遍支持。
最终,1949年10月1日,在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后,周恩来被推举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被任命总理,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点上的理性选择。个人能力与时代需求的契合、党内共识与跨党派的支持、革命经验与执政智慧的融合,造就了这一历史必然的结局。
《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详细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该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是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一度跻身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榜前十。(友情提示:该书有盗版,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