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几年,两岸统一的呼声越来越响。
但网上、街头、茶肆酒馆,讨论的不再是“能不能统一”,而是“统一后怎么整”。
实际上,大陆要的就四样东西,别的都归台湾人自己管,而这四样东西,每一样都跟国家安危、民族未来挂钩。
今天就来聊聊,这四样东西为何这么要紧,统一后台湾会怎么变,又得啃哪些硬骨头。
统一,听着是个大词,但说白了,就是把家收拾整齐。
国家这栋大房子,缺了哪块砖都不行。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话不是随便喊喊,而是写在历史和国际法里的铁律。
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岛和周边海域,是中国领土的命脉。
台湾海峡,连接着东海和南海,战略位置比金子还贵。
2024年,解放军在台海的巡航越来越频繁,新闻里常说“捍卫主权”,其实就是在告诉所有人:这片海,谁也别想乱伸手。
可要是台湾海域管不住,外国的军舰、飞机随便逛,中国的安全防线就得被捅个窟窿。
想想南海,过去外国船在那儿横冲直撞,大陆花了多少心思才把主权稳住?
台湾海域也一样,统一后必须由中央全盘管控。台湾的高雄港、基隆港,货运量在亚洲排得上号。
2023年,台湾港口吞吐量超过15亿吨,连接着全球贸易网。
统一后,这些港口得跟上海、深圳连成一片,货流顺畅,经济才能更活。
管住领海,是让两岸的船都能安心开出去。
第二样就是领空制空权。
天上那片蓝,可不是随便谁都能飞的。
2024年,台媒报道过好几次,美军飞机“路过”台湾空域,摆出一副挑衅的架势。
要是领空管不住,外部势力就能借着“自由航行”搞乱。
统一后,台湾的领空必须由中央掌控,解放军的战机得随时巡逻,确保不让外人钻空子。
这事跟老百姓关系很大,想想看,头顶上老有不明飞机晃悠,谁能睡得安稳?
2023年,台湾自己统计,岛内空域被外军“骚扰”不下百次。
统一后,我们接手领空管理,解放军能把这些麻烦挡在外面,台湾的飞机也能飞得更顺畅,航空业还能搭上大陆的顺风车,成本降下来,票价说不定都便宜点。
第三样,解放军驻防权。
一说驻军,台湾有些人可能心里打鼓:别误会,解放军驻台,不是冲着老百姓去的,而是为了守住国家的大门。
看看香港,1997年回归后,解放军驻港,平时低调得像隐形人,可真有外敌挑事,立马就能顶上。
台湾也一样,驻军是为了防外患,不是管内务。
2024年,台海周边军演频频,美国、日本没少往这凑热闹。
统一后,解放军得在台湾站好岗,防止外部势力搞破坏。
这不是新鲜事,世界上哪个国家不把军事安全放第一位?驻军还能带来啥?答案是就业机会。
军营周边的后勤、基建,少不了本地人参与,经济也能沾光。
第四样,外交话语权。
台湾现在那点“外交”,说白了就是花钱买面子。
2023年,台媒自己爆料,台当局每年砸几十亿美元维系所谓“邦交国”,结果呢?
蔡英文政治讽刺漫画
“邦交国”从20个掉到12个,钱花了,效果还不如街头摆摊。
统一后,外交权必须收归中央,因为外交是个大棋盘,散兵游勇玩不转。
2023年,大陆帮非洲国家修铁路、建医院,换来多少国际支持?
台湾要是融入中央的外交体系,靠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的影响力,国际舞台上能站得更直。
老百姓能得的好处是,省下来的“外交”钱,可以投到教育、医疗上,日子过得更舒坦。
这四样东西,说白了就是国家主权的底盘。
少了哪一块,统一都站不稳。
可大陆也敞亮:除了这四样,台湾的日子该咋过还咋过,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都不瞎折腾。
这就是统一的大格局——要的少,给的多。
统一后,台湾会变什么样?
放心,大陆早就想明白了:统一不是要把台湾变成另一个内地城市,而是让台湾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持自己的特色,活得更好。
2023年,台湾GDP7800亿美元,人均比日本还高,半导体产业更是全球顶尖,台积电一家就占了芯片代工市场的半壁江山。
统一后,这块金字招牌不能砸,得让它更闪亮,一旦统一后,台积电就能跟大陆企业对接,供应链稳了,市场大了,订单翻倍。
2024年,大陆芯片需求占全球30%,台湾企业要是搭上这趟车,生意能不火?
中小企业也得照顾,台湾好多小厂靠出口,统一后可能面对欧美封锁,得赶紧帮它们转内销。
大陆可以推“融合基金”,给点启动资金,让这些厂子把货卖到内地。
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总出口的40%,这说明啥?两岸经济本来就连得紧,统一后只会更顺。
台湾的基层治理,挺有一套,2023年,台媒报道过,台湾的里长制度管得细,连社区垃圾分类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统一后,这套系统没必要推倒重来,可以留着,让本地人继续管本地事。
比如,台北的阿美是个社区义工,统一后她还是照样组织邻里活动,帮老人申请补贴,生活节奏一点没乱。
中央只管大方向,像治安、医疗、教育这些公共服务,得无缝衔接。
2024年,香港的“一国两制”已经跑了27年,证明这套路子行得通。
大陆的影视剧、游戏、短视频,年轻人爱看,2024年海峡论坛上,两岸青年一块搞音乐节,台湾小伙发现大陆的说唱也不赖,慢慢觉得“原来我们挺像”。
教育也得跟上,历史课本得改改,把两岸的共同记忆讲清楚,比如郑成功收台、抗日战争的同仇敌忾。
台湾的多元文化,闽南风、客家味、原住民的歌舞,都是宝。
统一后,得让这些文化跟中华大文化融在一起,而不是抹平。
2023年,台湾原住民有57万,他们的传统得尊重,不然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统一不是签个文件、升个旗就完事,后面有几块硬骨头,不啃下来,麻烦少不了。
教育、外部干扰、社会稳定,这三件事得盯紧了。
首先是台湾的教育,过去几十年被“去中国化”折腾得不轻。
2023年,台历史课本改得面目全非,硬把中华历史切成“台湾史”和“外国史”。
统一后,这套东西得改回来,这得慢慢来,找些台湾本地老师一起编,讲得接地气,学生才服气。
还有外部干扰,别让外人搅了局,要知道,美国、日本这些年没少给台湾撑腰。
2024年,美国对台军售超20亿美元,日本也老拿“台湾有事”说事。
统一后,这些国家不会消停,可能会搞制裁。
所以得让世界知道:台湾回归是民族复兴的正事,谁也别想横插一杠子。
经济上也得备好后手,比如半导体原材料,2024年大陆已经开始找中东、东南亚的替代供应商,统一后得加速,确保台湾产业不瘫。
台湾社会高度现代化,2300万人挤在36万平方公里的岛上,城市化率超80%。
统一后,治安、医疗、交通这些不能乱。
基层得稳住,台湾的里长、社区组织,管得细,效率高,可以继续用。
统一,不是把台湾变成另一个深圳或上海,而是让两岸的根连得更紧。
想想清末的刘铭传,他在台湾修铁路、办学校,硬是把个乱糟糟的岛变成了清廷的宝地。
可惜甲午战败,台湾被割了出去,刘铭传晚年叹气,说自己白忙活了。
今天,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统一是百年大计,2300万台湾同胞的日子得更好,两岸的未来得更亮。
这不是喊口号,是实打实的路。
台湾的街头巷尾,还会是熟悉的夜市香,大陆的山河湖海,也会多一份台湾的笑声。
四样东西,稳住国家;两岸同心,未来可期。
我们一起,慢慢把这个家收拾得更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