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该如此偏爱魏王李泰!这怎么可能忍得了这种情况发生呢?
作为皇帝,他偏爱魏王李泰,喜欢逗太子,甚至还在心里准备了一个备胎,这样做也许是为了避免重蹈当初李渊的覆辙。李渊当时被迫立了李世民,这无疑使李世民能以一己之力控制整个局面,但反过来,治国和治家的能力却完全不一样。长孙皇后还在的时候,李世民似乎一切安稳,可长孙皇后一去,那就真是父慈子孝的局面了。除了最小的那个,其他几个成年子女全都走了歪路。
李世民的几个较大年龄的儿子其实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在他和长孙无忌的“调教”下,才没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幸运的是,李治的存在为唐朝注入了希望,否则大唐的国运就难以预料了。可以说,李世民是典型的老父亲,他给了大儿子们足够的家产,却又对小儿子特别宠爱,感觉自己亏待了小的,这种情况太正常了。尤其是他对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真的是异常重视。李承乾若不自己作死闹出叛乱,怎会被废除?他自己纵容自己养宠童,闹事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但作为太子,作为国之储君,怎么能总做些让人觉得你有争风吃醋心态的事呢?对于父亲来说,太子是臣子,他应该做一个臣子的本分,父皇任用某些人,太子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要求父亲非得听从。若是父亲完全听从太子的意见,岂不是君臣颠倒了吗?
对于父亲来说,太子作为儿子,应该履行作为儿子的职责。父亲宠爱幼子是正常的,身为长子的太子更应该对父母尽孝心、关爱弟妹。如此一来,即便你的地位暂时无法稳固,也至少能稳住一半。若是父皇找不到你的把柄,那他就没法轻易除掉你。
无论古今,弟弟妹妹见到长兄时,总会有一种想争长论短的冲动,这种事在所难免。但作为长子,不能一味地否定他们的想法,应该允许他们犯错,等他们自己长大成熟。即便他们犯了错,也应该给予帮助,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知道,这样做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很委屈。但你要想,天下间又有多少人一生下来就拥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享受大权,却又不想付出,这种事哪里会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