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慈禧死前24小时,办6件缺德事,至今被骂,但其遗言却让后人大笑
迪丽瓦拉
2025-10-29 00:02:05
0

1908年11月15日,北京的天空阴云密布,秋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进紫禁城的每个角落。在这寒冷的日子里,慈禧太后——清朝实际的掌权者——迎来了生命的终点。她一生权倾朝野,四十多年垂帘听政,几乎主导了晚清每一次的历史变动。然而,在她临终的24小时内,慈禧却做了六件至今让人非议的事。这些行为不仅暴露了她的政治手段和个人欲望,也为即将崩溃的大清帝国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慈禧太后一生沉迷奢华,死后也不愿意放弃这种享乐。早在光绪五年(1879年),她就开始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频频往自己的墓葬——金井中投入珍宝。她相信这些珍宝能够在死后为她带来无尽的荣华富贵,这种做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十二日,在她去世前三天,慈禧再次命庆亲王奕劻和内务大臣将大量珍宝投放到金井中。这次的珍宝几乎填满了整个金井。她这种做法暴露了她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来世”不变的执念,同时也显现出她对财富的极致追求。她的奢华生活和死后的安排,在那个内忧外患、民众困苦的晚清时代,显得格外刺眼。许多人不禁感慨:在国家危机四伏、百姓疾苦之时,作为统治者的慈禧却沉迷于为自己的陵墓堆积金银珠宝,这种行为简直是对人民的嘲弄。

光绪帝的死,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历史谜团。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光绪帝在用完慈禧赐膳后突然病重,四天后便在瀛台涵元殿去世,时年仅37岁。光绪帝正值壮年,而且他在临死前一直被慈禧囚禁在瀛台,几乎没有任何实权。这种死亡过程让人不禁怀疑慈禧是否下毒害死了光绪帝。历史学者普遍认为,慈禧早已对光绪帝心生猜忌。光绪帝曾试图进行“戊戌变法”,但最终被慈禧镇压,这让光绪在慈禧眼中成了心头的“眼中钉”。《清史稿》对此事的记载模糊不清,但从多方面的迹象来看,慈禧对光绪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说,在光绪病重的几天里,慈禧不仅安排人准备光绪的棺椁,还多次询问光绪的病情。更为可疑的是,当她听说光绪“奄奄一息,不能进药”时,慈禧的神情反而显得异常放松。更令人怀疑的是,袁世凯似乎也与光绪的死有某种联系。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提到,有传言称光绪是在服用了袁世凯送来的药后病重不治的。当时袁世凯虽然权势滔天,但如果没有慈禧的同意,是不可能插手宫中事务的。种种线索使得光绪帝的死成为晚清历史上最为扑朔迷离的事件之一。

慈禧临终时的精心安排不仅体现在她为自己准备的陵墓,还体现在对皇位继承的部署上。1908年11月15日上午,在临终时,慈禧发布了三道懿旨,这些懿旨在她去世后成为遗诏。第一道懿旨决定将载沣三岁的儿子溥仪抱入宫中,立为新帝。这一决定的背后,隐藏着慈禧对权力的极度掌控欲。立一个年幼的皇帝,意味着她的亲信可以继续掌控朝政。第二道懿旨宣布载沣为摄政王。第三道懿旨要求所有重大事务仍需与隆裕太后商议。表面看这些安排周密,实际上却让慈禧的亲信继续主政,载沣则成为慈禧手中的傀儡。

通过这三道遗诏,慈禧展现了她对权力的精密计算。她深知,自己死后清朝的局势将更加混乱,因此通过立溥仪为帝、载沣为摄政王,试图确保她死后的政治局面不至于完全崩溃。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暂时的掩饰,清朝的灭亡早已注定。临终时,慈禧留下了一段广为人知的遗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这段话令后人不禁笑出声来。慈禧自己当了四十多年实际的统治者,垂帘听政,掌握了朝政大权。她的这段遗言,显然自相矛盾。一方面严厉批评女性干政,另一方面却忽视了自己正是通过女性干政,把清朝一步步推向了灭亡的深渊。而她提到的“太监擅权”更是令人觉得讽刺。慈禧一生最信任的人之一,就是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不仅在宫中如鱼得水,还在朝廷中左右政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慈禧的决策。

慈禧的遗言充满了虚伪与矛盾,这正如她在位时的行为一样。她一生追求权力,临终时却希望后人避免重蹈她的覆辙。她的“言行不一”,也成为后人批评她的主要原因之一。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在慈禧死前四天始终守在光绪帝病榻前,直到光绪死后才去慈禧宫中报告。慈禧并未对这位侄女表现出太多关怀,相反,她的政治安排让隆裕太后成了一个被架空的傀儡。慈禧要求载沣和隆裕共同处理国事,但隆裕太后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也无法应对那些心机深重的权臣们。她最终沦为清朝灭亡的见证者和牺牲品。

临终前,慈禧最后的政治安排是提拔袁世凯。袁世凯在清朝末年迅速崛起,与慈禧的支持密切相关。慈禧知道,清朝的局势已十分危急,必须依赖像袁世凯这样有权谋和军事实力的人物来稳定局势。果不其然,袁世凯在慈禧去世后迅速掌握了朝政大权,甚至成为了清朝最后的实际统治者。但慈禧的这一安排并未阻止清朝的灭亡,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背叛清廷,支持中华民国的建立。慈禧的“信任”最终成为加速清朝灭亡的导火索。

慈禧死前的这六件事,不仅体现了她对权力的执着,也暴露了她的虚伪与自私。她一生垂帘听政,操控朝政,奢靡无度,临终时却企图通过几道遗诏维持清朝统治。历史未按她的设想发展,她的种种安排没能阻止清朝的灭亡。她的遗言,充满了警示意味,但其中的矛盾,也让后人忍俊不禁。慈禧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她留下的政治遗产,依旧是一段风雨飘摇的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三国那段历史一直是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的内容。最初我接触的是《三国演义》版本的三国,那时我年纪还小,...
900万粉丝网红夫妇被举报偷税... 近千万粉丝网红“小影夫妇”被举报偷税,追缴和罚款超2300万元,此事一度引发热议。10月28日中午,...
原创 清...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气,它不仅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对于...
原创 徐... 三国名将中,徐晃是否最不讲义气?如果让关羽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回答肯定是肯定的:“我和公明有深厚的交情...
原创 杨...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0月28日,2025-26赛季NBA常规赛继续进行,波特兰开拓者背靠背客场...
香港老戏骨“欢喜哥”许绍雄去世... 据媒体报道,香港资深艺人许绍雄因癌症致器官衰竭,10月28日凌晨安详离世。 这位港剧“金牌绿叶”...
原创 掌... 刘牢之与吕布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身处动乱时代的猛将,都掌握过一支举世闻名的军队,且都曾二次叛主,...
沙王冠-C罗哑火本泽马破门 十... 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沙特国王杯1/8决赛,利雅得胜利对阵吉达联合。上半场,迪亚比助攻本泽马破门...
原创 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不再是恋爱时的浪漫与激情,而更多的是结婚后生...
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竹简在湖... 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本次展览展出...
原创 英... 清朝末年,国家陷入了动荡,太平天国的起义像暴风骤雨一样席卷了整个大地,清政府忙得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
里耶古城遗址和秦简博物馆焕新开... 新华社长沙10月28日电(记者张玉洁、王腾)28日,里耶古城遗址与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经过提质改...
又添近代新闻出版人物史料!岭南... 近日,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推出《金灿然文集》,这部作品是“近代新闻出版人物史料丛书”的一种,为新中国第...
2.27米神王宙斯“降临”,古... 宙斯、阿波罗、波塞冬、雅典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古希腊罗马诸神将“降临”上海。 澎湃新闻获悉,继“...
新书讲述1929年华尔街崩盘始...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10月15日刊登题为《1929年华尔街危机的教训》...
原创 汉... 汉武帝晚年,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决战达到了空前的激烈程度。尽管这场战斗中,汉军几乎全军覆没,但匈奴却并未...
原创 北... 寇准,字平仲,汉族,出生于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寇准在太平兴国...
原创 李...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并不算特别显眼。翻开史书,你会发现他常常被描述为一个温和、缺乏...
原创 大... 大明灭亡后,南明的历史可谓波澜起伏,经历了“四帝一监国”的更迭。这些君主最终都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呢?让...
原创 刘... 最近在某乎看到一篇文章,让我深感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在事实上的普及可谓任重道远:有人发个帖子,说古代皇...